自一月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水产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商品鱼销售、人员和物资流通受阻,消费乏力,存塘成鱼和苗种较多。当前气温逐渐回升,又进入一年养殖管理关键时期。2019年春季由于成鱼大量压塘、密度高、开春水温回升未及时投喂、鱼体质差和继发病原感染等因素造成大范围发生草鱼、花白鲢、斑点叉尾鮰的大量死亡。尤其长江流域在年底又经历了暖冬,养殖户和企业应提前做好春季病害预防工作。
一、水质管理
春季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浅水养殖管理,这样有利于水温升高,便于水中生物尽快复苏和养殖鱼类开口摄食。然而,根据当前存塘成鱼较多实际情况建议不宜降低水位甚至有条件的可以加深水位。原因如下:(1)由于池塘中的载鱼量较大,复苏后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而避免相互碰伤或擦伤;(2)春季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早春温度上升或下降幅度大,水深有利于水质相对稳定。水体保持适度肥度,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温10~20℃期间,通过无机肥和微量元素培育浮游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预防水霉病发生。
二、底质管理
气温回升,池塘底部鱼活动增加,翻动底质,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增加。少量多次、不同地点使用微生物制剂(芽孢杆菌、EM菌等)改善池塘底质。首先是环沟及料台周围等较易污染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水比较深,是冬季水温低、温度突变或下降时鱼类易聚集的地方。另外就是晴天背风向阳的地方,随着气温、水温的上升,晴天无风的时候,鱼会四处觅食(尤其是背风向阳的池底)。因此在这些地方创造优良环境,保障鱼体健康。
三、饲喂管理
冬春季水温较低,虽然鱼类摄食少、不规律,但仍需在天气晴朗中午适当投喂饲料;由于消化吸收能力弱,不要盲目加大投喂量而形成肠炎甚至其他疾病发生。根据水温调整投喂量:水温10℃以上,投饵率0.5%~1%;水温20℃左右,投饵率约1.0%~1.5%;水温25℃以上,正常投喂。早春应注重鱼体的能量和维生素摄取,建议在饲料中添加有助于消化的乳酸菌、酶制剂等活性物质和有助于肠道菌群生长的多糖类制剂等,减少消化负担,维护肠道健康。
四、抗应激管理
越冬鱼池避免不必要的转塘和拉网,谨慎使用消毒剂和杀虫药。春季天气、气温变化快,常会导致水质的突变,水质的突变势必引起藻类的死亡而产生藻毒素影响鱼体健康。保持池水环境的相对稳定,饲料中定时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的产品;在天气、气温或水温的突变以后,适当泼洒解毒制剂。
五、疾病控制
春季发病引起鱼类死亡因素一般很少,主要是由于冻伤、擦伤后的真菌(水霉或鳃霉)或细菌继发感染疾病。因此,建议要保持池塘的高水位,适当保持水体肥力,减少水质突变现象的发生。由于前期的暖冬,很多池塘还有寄生虫(尤其是指环虫、车轮虫、锚头鳋)寄生;水温15℃以下,建议不要使用杀虫剂杀虫。
有水霉病发生的池塘,可以先用含水杨酸或硫醚沙星商品渔药外泼,然后碘制剂泼洒2~3次。病鱼出现掉鳞、体表充血、溃烂的,直接选择聚维酮碘、蛋氨酸碘、溴氯海因或过硫酸氢钾制剂泼洒2~3次,施药间隔一天;投饵量低于1%的池塘,加倍添加保肝药、维生素、EM菌等投喂;投饵量超过1.0%的池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六、苗种放养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情况,适时做好池塘清淤、晒塘、消毒工作;池塘水位控制在80~100厘米;采取生物肥水产品少量多次培水,透明度控制在30~35厘米,藻类和浮游动物丰富。选择良种繁育的优质苗种,最好通过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选择晴好天气上午放苗,放养前使用聚维酮碘或食盐药浴浸泡10~15分钟,放苗水温差控制在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