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头条新闻几乎是被水产行业霸占,前有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后有“中国最大淡水鱼”长江白鲟被科学家证实已灭绝,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被宣布灭绝。惋惜的同时,我们也要不禁去思考,在长江白鲟被宣告灭绝的同时,长江也马上要施十年禁渔计划,这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要知道,在长江流域生活的“濒危”物种,并不是只有已被宣布灭绝的长江白鲟,其中还有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和中华鲟,而它们的现存数量也是极其稀有的,正处于灭绝的边缘。我们应该从长江白鲟的灭绝中意识到,保护长江流域动物生存环境的急迫性。不然,越来越多珍稀鱼类离我们而去,长江种质资源走向枯竭便会成为必然的趋势。禁渔的确会影响一部分人的生活,但这也是对我们曾经过度捕捞的唯一弥补方式。这些事的发生我们人类在中间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是破坏者还是保护者?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水产人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新闻图片截图
十年禁渔前因后果
此次的禁渔和此前一年一度的春季禁渔期不同,十年禁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面对长江已经“无鱼”的窘境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十年禁渔堪称保护长江的百年大计。随着昨日中华白鲟灭绝的报道占据着各大媒体的热搜榜,拯救长江生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孕育了无数灵动的生命。比如,被称为“天生微笑精灵”的长江江豚,憨憨的样貌曾打动爱心无数;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从中新世晚期“穿越”而来,享有“水中国宝”之誉。可让人揪心的是,在整个长江流域,2003年,白鲟已不见踪影;2007年,白鳍豚宣布功能性灭绝;2017年,长江江豚仅存1012头。据农业农村部统计,长江流域濒危鱼类物种达到92种,濒危物种接近300种。春季三四个月的禁渔,已经于事无补,十年禁渔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十年之期,才可以让长江四大家鱼繁衍两至三代,从而恢复数量,才能挽救长江中更多的生灵。在过去几十年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让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一网打尽式捕捞
十年禁渔,拯救的不只是鱼,更是对生存环境的救赎。长江生态不仅事关两岸百姓的生存状态,也事关中国的生态环境。然而,一方面受到工业污染的威胁,长江鱼类有减无增;一方面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渔民不仅过度捕捞,还轮番使用“电毒炸”“绝户网”等“阴招损招”,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近几年,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令人痛心地降至最差的“无鱼”等级。如果不及时保护长江生态,影响的不只是自然界的平衡,更是长江沿岸百姓自身的命运。十年禁渔,如其说是未来的举措,不如说是纠正过往,还清欠账。
长江环境形势之严峻,需要至少十年的休养生息才可能改善;长江鱼类创伤之深重,需要至少十年的平复才可能愈合。然而,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如何确保禁渔令行之有效?法律的保障必不可少。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了《长江保护法草案》,明确规定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重点水域十年内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违法捕捞者罚款,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刑责。禁渔十年入法,无疑是对长江鱼类和生态张开的最有力的保护网。
其实不光是长江十年禁渔,新年伊始,巢湖地区也颁布了湖区十年禁捕的决定,全国各地在保护水域生态资源的步伐一致的整齐。这也看出了这次在政策层面上,决策者们对于整治好水域生态环境的决心。禁捕只是一种方式,还是需要我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形式的严峻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十年禁渔,让长江得以喘息,是对长江负责,是对长江沿岸的人民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期待十年之后,长江水清鱼美,生态彻底改观。
水产人的机遇和挑战
一、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滩涂围垦等影响,长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髂豚、白鲟、长江鲥鱼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四大家鱼”早期资源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90%以上。未来随着种群数量减少,未来在“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的数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四大家鱼的人工大规模精养的过程中,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做好保种、选育工作,防止种质退化影响生产。但在禁渔期内,长江里的物种可以得到最好的生长和繁衍环境,未来的渔业种质资源会越来越丰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无价的财富。
长江白鲟邮票
二、长江禁捕,市面上长江野生鱼的供应量就会呈现断崖式的下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生态鱼类的需求量会更上一个台阶。相应的会催生一大批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发展,生态鱼养殖业将会快速发展起来。这里所说的大水面生态鱼养殖是不同于以往为了追求创造高收益所采用的网箱高密度养殖。而是纯自然条件下,投放数量不影响整个水体环境的鱼苗数量,依靠水体自身的天然饵料资源供鱼类生长,无人工投喂饲料纯天然生长的鱼类。
三、很多以前靠江吃江的水产人,会因为这个长达十年的禁渔期,转变以前的粗放捕捞生产方式,有计划进行池塘养殖,或者改行。这个过程会使得数以万计水产人的生计受到短暂的影响。但目光要放长远,继续这样不加节制、一网打尽式的捕捞,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无鱼”可捕的状况,以后有可能是“无鱼”可吃的绝境。在转换池塘精养的过程中,渔民在生产过程中需求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储备,也需要政府适当给予支持。随着网箱养殖的拆除、长江禁捕,未来池塘精养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渔业生产模式。未来产业集群效应更强。畜牧行业的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打造的全产业链化的成功经验,有可能在水产行业成功复制。
四、长江里的美味会消失在人们的日常的餐桌上,未来人们对于特种养殖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丰富餐桌种类。大型水面生态养殖只会是一些常见的四大家鱼品种,特种鱼类还是要依靠人工养殖。大部分水产品的价格会在禁渔后的短期内有一定的涨幅,这对于2019年经历淡水鱼超低价格行情的水产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水产品价格不会走出价格牛市行情,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转养池塘精养,未来的产业规模还是会继续扩大,供需的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价格。所以外界资本想趁着这十年禁渔的超级利好,想进入水产养殖这个行业谋取暴利,是需要做好深入研究的,也需要三思而行。
五、其实很多人会担心长江禁渔会对渔业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是不需要过多担心的。其实禁渔,在中华大地屡见不鲜,五大淡水湖区都采取过不同程度的禁渔措施。湖区都曾因为过度捕捞,大搞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保问题。政府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禁渔决策。实施前期确实遭到质疑,但随着时间推移,天蓝了、水绿了,湖区周边发展起来了很多成片、跨区域的池塘精养产业集群。环巢湖、鄱阳湖、洞庭湖等地区都在这些年里,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全国闻名的水产养殖聚集区。
十年禁渔,对于广大水产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无论外界怎样变化,引起的的都是短暂的市场波动,只有顺应市场,将鱼养好,将管理做好,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次禁渔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池塘养殖的前景非常广阔,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希望广大水产人做好准备、做好计划、积累经验技术,相信回报的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