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牧网最新报道,国庆结束后的第一周,多地生猪供应告急,全国猪价再创新高,最高达20元/斤。而东北地区、华南地区等多地,一周内累计涨幅超过2元/斤。当前猪价已涨至历史高位,较2016年的最高价已高出接近10元/斤。
然而,当其他肉类纷纷跟随猪肉老大共进退一起涨价,人气榜万年老二水产品价格竟然不为所动。
数据来源:农村农业部,中信建投期货
在猪肉供给严重紧缺的情况下,水产品竟然没有成功上位,价格不升反降,成交量也没有怎么上涨,难道中国人不再爱吃鱼?
古人有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鱼能和熊掌媲美,想必是珍稀肉类,难道已经跌下神坛?
其实,水产品作为榜单第二是名副其实,我国确实是一个吃鱼大国。全球每年消费的水产品超过150万吨,中国人就吃掉了其中的38%。我们一个国家吃掉的水产品,比其他五大洲的总和还要多,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水产品包含种类繁多,主要有海水产品(海水鱼、甲壳类和贝类等)和淡水产品(淡水鱼和淡水甲壳类),受欢迎程度也完全不同,珍稀鱼类或者海鲜价格是比较高的。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我国消费量较高且受居民喜爱的的淡水鱼,包括鲤鱼和四大家鱼:鲢鱼、鳙鱼、青鱼和草鱼。8月份,淡水产品价格为16.00元/公斤,同比下降2.42%,环比上涨3.02%。细分看来,鲤鱼、草鱼和鲢鱼价格都环比上涨,草鱼批发价涨幅最高,约为5.5%,涨幅较上半年有提升,或多或少还是受了猪价的影响。其他品种变化较小,相比猪肉或其他肉类涨幅都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吃货们即使热爱吃鱼,并不能说明在猪肉缺口下可以代替猪肉。鱼肉和猪肉在口味和烹饪方法上有着较大差距,突然改变饮食结构是不现实的。试想,如果想吃青椒肉丝但买不到猪肉,那么用鸡肉或者牛肉也可以炒出类似的青椒鸡丝或者青椒牛肉丝,不过用鱼肉…
并且,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饮食差距较大,临海和内陆地区也完全不同。据统计,热爱吃鱼的海南和福建的人均水产品消耗量大约是每年27千克,而远离海边的甘肃的人均吃鱼量只有不到1千克。因此,水产品不像猪肉或者鸡肉那么普遍受欢迎,分化严重。爱吃鱼的人也许日常饮食中鱼肉丰富而其他肉类少,猪价上涨后对饮食结构也影响不大。对于偏内陆的不爱吃鱼星人,就算猪价或其他肉类价格飙升,也很难把对猪肉的需求迁移到鱼类。
从肉类产量的变化也可以看出端倪。需求带动供给,今年上半年全国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4.3%。根据四川省政府,仅在成都,蛋鸡存栏比6月底增加20.38%,肉禽存栏比6月底增加34.89%,肉兔出栏比6月底增加48.39%,但水产品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32%。
综上得出,中国人是爱吃鱼,但鱼肉对于猪肉并未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鱼肉价格因此较为平稳。并且,鱼肉自身没有较大的需求缺口,无法支撑价格上涨。
水产养殖——看不到希望?鱼价上涨或成定局
其实近些年来,水产品价格一直是较为平稳的。面对猪肉的跌宕起伏,鸡肉牛肉的持续走高,为什么鱼肉可以如此接地气?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
主要原因还是鱼的产能增加,供给长期大于需求。另外养殖户和消费者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供需出现不平衡。比如前两年像草鱼鲫鱼这样的主养品种价格不错,养的人多了,到了卖鱼的时候鱼多价贱就很难避免了,养殖户很难收回利润。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供给增加,有趣是的全国淡水鱼苗种苗数量并没有显著增长,那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老司机告诉笔者,存活率近几年突飞猛进,几年前鱼苗的存活率仅仅30%,目前能到90%以上。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
其次,近两年,各省为保证水资源安全,纷纷治理水域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水面养殖网箱及相关设施成为工作重点部分。有的省市如广西甚至全部拆除养殖网箱,共计至少减少15万吨水产料市场。网箱鱼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对鱼价的冲击很大,往往是从先冲击了局部的鱼价,然后慢慢扩散到更大的范围。现在全国范围内像草鱼这样的大宗鱼价格已经没什么差价了,本地卖的便宜就拉到外地去卖,省内便宜就拉到外省去卖,一来二去,全国鱼价越来越透明。
还有一个原因主要是市场消费环境问题。虽说鱼肉是优质蛋白,营养健康,但相比其他肉类,鱼肉不是家庭烹饪的主要选择。相反,饭店消费的话,鱼肉倒是十分受欢迎。在中央“八项规定”之后,餐饮中从高端的水产品到普通的淡水鱼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水产价格低迷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我国作为一个吃鱼大国,水产养殖市场巨大,只是养殖户需要紧密关注市场,不与消费者脱钩,这样才会减少盲目跟风饲养某个品种的现象,例如之前的“大闸蟹热”、“小龙虾热”,不造成供给过剩和产品贱卖。
附全国白鲢、草鱼、鲫鱼、鲤鱼、鳙鱼、其他品种塘头报价
【白鲢】
【草鱼】
【鲫鱼】
【鲤鱼】
【鳙鱼】
【其他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