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它是一个战士,守护着15个村落的5万余人口的生命、生产安全;它是一位画师,春来秋往,它描绘着幸福村四季别样的画卷;它是一名奉献者,默默滋养着那片涌现无数革命斗士的红色根据地,它,就是幸福水库。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探索这个黄冈地标性工程吧。
篇二:幸福水库简介
一、基本情况
幸福水库位于黄州区陶店乡幸福村,始建于1959年11月,历时4年竣工,以为人民造幸福生活之意命名。水库修建的初始目的是为了解决周边的洪涝灾害,保障周边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衍生出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如水利灌溉、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
幸福水库是区管小型水库,大坝属均质土坝,坝顶高程35.5米,最大坝高15.2米,主坝长850米,宽5米。水库承雨面积11.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03.5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02.9万立方米。水库开有干渠一条,渠道长10.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600亩。溢洪道为开敞式无闸控制宽顶堰,堰顶高程为30.5米,底宽11.8米,最大溢洪流量为31.11立方米/秒。
二、运行管理情况
2010年,水库进行了整险加固,除险加固大大加强了水库的防洪抗旱能力,增加了灌区灌溉面积,并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加固后,水产养殖能力进一步提高,平均年效益增效为17.52万元。
1963年水库建成后,由黄冈县水利局负责主管,成立了幸福水库管理处,配有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14名,实行综合利用,放养成鱼。
三、历史意义
建国前的幸福村,水利长期失修,以致水旱灾害频繁,民不聊生。干旱年份,周边农民颗粒无收,饿殍遍野;雨水多的年份,大水为患,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1959年,时任路口区委书记的杨季卿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吃住在工地,经过四年的鏖战,终于于1963年12月使水库工程完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路口区人民用“愚公移山”的斗志跟勇气,用双手移除了万家山、雷树山这两座大山,用了近4年的时间,终于将水库建成,它凝聚着当地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汗水。
水库的修建,一方面是防洪抗旱的一道生命防线,它保护着陶店乡、路口镇、陈策楼镇三个乡镇的15个村落的5万余人口的生命、生产安全和5万余亩的耕地安全。同时干旱季节保证了灌溉的水源,使辐射的15个村成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据以前驻幸福村的老干部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幸福村粮食产量为80万斤左右,单产700斤以上,是水库修建之前的三倍多;另一方面,幸福水库是是打造幸福村特色现代农业品牌的基础,是幸福村鱼苗孵化文化和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幸福水库优质的水源为幸福鱼苗孵化基地提供孵化供水350万方/年,基地每年可孵化鱼苗1700亿尾,使孵化产业收入达1000万元/年。
编辑:田慧
编审: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