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对2019年全国渔业渔政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今年,渔业高质量发展将如何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怎样实施?一起来看——
01/绿色养殖
激发产业升级
“今年初,经国务院批复,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业农村部还将举办全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现场会和高峰论坛。2019年全国渔业渔政系统将突出抓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介绍,各地正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激发产业升级
根据工作部署,2019年全国将继续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和发布,推进规划全覆盖,依法开展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实施传统池塘升级改造,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内陆生态增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近海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开展集装箱养殖和池塘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示范;不断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加大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和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装备示范推广力度;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扩大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200万亩以上。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查干湖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张显良表示,今年要以大水面生态渔业为重点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组织成立国家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召开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会,推动出台大水面渔业发展指导性意见,总结推广大水面可持续利用模式。
同时,积极推进休闲渔业发展,加大最美渔村、渔业民俗节庆活动、渔业文化遗产等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休闲渔业发展监测,发布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报告。推动加工业转型升级,开展水产品加工技术供需对接活动,发布主导品种发展报告,加快水产品品牌创建,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02/禁捕加速落地
水生动物保护力度增强
3月1日零时起,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闽江和海南省内陆水域等重要水域正式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水生动物保护力度增强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今年,我国将下大力气推进长江流域等重点水域禁捕工作,完成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的渔民退捕工作,全面禁止保护区内的生产性捕捞。同时开展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调查,编制并发布《长江流域水域生态年度公报》。研究编制《长江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3)》,组织实施三峡水库等大型水电站生态调度。
同时,内陆禁渔期制度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海河、辽河、松花江、钱塘江实施禁渔期制度,实现内陆七大重点流域禁渔期制度全覆盖;坚持不懈抓好海洋伏季休渔。按照2020年底前沿海全部省份实施限额捕捞制度的要求,扩大限额捕捞试点范围,完成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压减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和试点示范,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个以上,组织编制海洋牧场系列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全国放鱼日等重大增殖放流活动,全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300亿尾以上。
做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开展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开展近海渔业资源监测和评估,发布近海渔业资源状况公报和我国近岸海域主要鱼类产卵场分布图。强化涉渔工程对渔业资源环境影响专题评价的审查工作,严格落实有关生态补偿措施。
此外,农业农村部还将组织实施中华白海豚、长江江豚、中华鲟、长江鲟、斑海豹、海龟保护行动计划,加强重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开展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物种资源和栖息地调查。加强水生野生动物履约与对外交流合作,妥善应对有关重点议题。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
03/减船管港改革
渔业对外合作走向深入
当前,我国不断加强对渔船渔具的科学管控。加大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力度,完成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和功率数压减目标任务,明确渔船分类分级分区管理的具体措施,推进渔船管理改革;继续组织实施清网行动,加大对使用禁用渔具、使用不符合规定网目尺寸的拖网和张网、在渤海违规使用拖网等行为的检查力度,确保行动取得实效。渔业对外合作走向深入
沿海各地继续深化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加强渔港建设,抓好渔港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工作,促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在重点渔区、渔港试行港长制,压实渔港综合管理主体责任,提升渔港综合监管效能;推进大中型渔船渔获物定点上岸试点,逐步构建渔获物可追溯管理体系;推进渔业执法关口前移,依靠信息化和组织化落实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推动依港管人、管船、管渔获,依港保安、兴业、促振兴。
近年来,我国渔业对外合作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今年,稳妥开展周边渔业协定谈判与执行,做好周边协定水域作业渔船管理工作,联合周边国家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推动完善澜沧江—湄公河“1+5”水生生物保护合作平台。加强双边渔业合作,做好与美国、欧盟等的对话合作,稳定合作机制,深入推进渔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多边渔业谈判,推动加入南印度洋渔业协定和港口国措施协定,参加联合国可持续渔业决议磋商、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谈判、鱼类种群协定磋商等国际渔业治理规则制定,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积极参与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妥善做好对美水产品贸易工作。参与WTO渔业补贴谈判,争取公平合理的渔业发展政策。加强水产品国际贸易监测和分析,支持参加国际渔业博览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水产品市场,促进水产品国际贸易。
04/渔业执法监管逐步强化
产业发展保障日益夯实
2019年,渔政执法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19”系列渔政执法行动,做好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清理取缔、伏季休渔、打击电鱼、安全生产、边境交界水域、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禁渔等重点执法行动;指导各地依法履行对养殖持证、苗种生产等水产养殖监督执法职责;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渔业执法案件举报受理中心,开展重点水域渔政执法效能评估。产业发展保障日益夯实
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健全渔业安全生产约谈机制,指导推进渔船编组生产,不断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积极推进渔业互助保险体制改革,推动渔业自然灾害保险试点,指导渔业保险规范有序发展。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力争产地水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组织海水贝类产品卫生监测,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和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强化水生生物安全监管,完善渔业官方兽医队伍,扩大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试点范围。继续实施国家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测、风险评估和阳性场净化处理,加强重大疫病应急防控,推进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建设。
2019年,我国还将加快推进《渔业法》修订,修改完善《水产新品种审定办法》《远洋渔业管理规定》《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特许利用办法》《渤海生物资源管理规定》《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规定》《南沙渔业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不断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体系。
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作用,推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