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迎着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新要求得以成功扩容,将过去单一的罗非鱼、对虾体系,扩充为特色淡水鱼、虾蟹体系,由单一品种扩充为一大类品种,并在产业链各环节配齐了岗位设置,完善了水产产业的技术体系,全面提高了体系服务国家目标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12月22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和虾蟹体系在安徽合肥召开年度总结考评会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刘忠松站长高度评价了体系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在杨弘研究员和何建国教授两位首席科学家的率领下,体系秉承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在引领渔业科技创新、推动渔业提质增效、推进渔业绿色发展、促进渔业增产增收、支撑政府决策和产业扶贫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系各岗位与试验站大力实施渔业产业化系统工程,培育出一批在全国知名度高、成长性好的渔业产业化集群示范基地,加速了我国特色淡水鱼及虾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王雪光处长代表农业农村部科教司致辞: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国水产品产量4138.97万吨,同比增长1.39%。二是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水产品市场价格总水平较去年同比上涨3.84%,达到23.89元/千克。三是渔业资源利用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海洋牧场建设和海洋捕捞渔船减船转产持续力度加大,以实现减船1.2万艘,海洋捕捞强度下降超过5%。四是加速养殖方式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海洋立体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
五是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休闲渔业延续火热态势,成为渔业经济新增长点。当然,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水产品出口在今年下半年出现明显放缓的趋势,可能对罗非鱼和对虾等相关产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对此我们要做充分准备,分析研判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总体来看特色淡水鱼和虾蟹体系在2018年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勇于创新,开展了大量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最后,他对体系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坚定不移地推动渔业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二是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动能技术研发,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技术示范。
致辞嘉宾
脱贫攻坚需要多体系进行支撑,体系的任务来源于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需求,科技成果只有和企业结合,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次考评会前首次引进体系岗位和养殖企业对接仪式,特色淡水鱼体系、虾蟹体系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特色淡水鱼体系与望江县、虾蟹体系与宣州区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两体系功能研究室或相关岗位与各企业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
为了使到场企业能够有针对地进行对接,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研究员和何建国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体系取得的科研成果。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杨弘研究员:
1.实现特色淡水鱼规模化繁育。经过多年努力,体系育种团队在罗非鱼、乌鳢、黄鳝、黄颡鱼和虹鳟等特色淡水鱼良种选育和苗种繁育技术方面获得突破,解决了特色淡水鱼养殖中优质苗种偏少的供需矛盾。
2.开启特色淡水鱼绿色健康养殖新途径。体系团队进一步完善养殖尾水治理模式与技术,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确定尾水处理设施面积(6%~10%);引导养殖户开展养殖池塘环境原位修复示范,结合生物—物理修复技术的优势,从池塘底质调控和水质调控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在现有养殖池塘的基础上,通过固定化微生物和底部微孔曝气技术对特色淡水鱼养殖池塘底质进行原位改良,改善养殖池塘底泥,从根本上改善池塘生态环境;通过建造生物浮床,构建水生植物与特色淡水鱼的共生养殖模式,促进水体自净。
3.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通过农业农村部复核。近年来鳜鱼病害频发,其中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SKN)因传染性强、流行区域广、发病死亡率高、没有药物预防和治疗而成为鳜鱼养殖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因ISKNV导致养殖鳜鱼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人民币。经过多年科技攻关,体系病害岗位团队成功研发出ISKVN灭活疫苗,并完成新兽药注册申请的临门一脚。该疫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严格按照国家兽医有关规定在GMP车间生产制备,已经通过农业农村部复核,预计2019年初可获得新兽药证书。
4.水产品加工业初见成效。在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和鱼子酱的加工上取得了一些成果,针对安徽省的特产臭鳜鱼,体系已开始着手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何建国教授:
① 培育了包括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等新品种。
② 建立了克氏原螯虾苗种池塘精准繁育技术、大棚早繁技术,拟穴青蟹人工苗种繁育技术。
③ 建立了水产养殖数字化管控系统、河蟹生态养殖系统、虾塘吸污设备、河蟹体重自动分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④ 研发渔业微生态制剂产品,建立针对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养殖水环境、青虾“三池二坝”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⑤ 建立了凡纳滨对虾温棚对虾养殖技术、大水面养殖技术、多阶段工厂化养殖技术、生物絮团高密度养殖技术规范,斑节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日本对虾生态养殖、错季工厂化养殖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青虾“太湖2号”养殖技术,罗氏沼虾绿色功能饲料与养殖全程应用技术,中华绒螯蟹“863”生态养殖模式、全程饲料下池塘生态养殖技术,黄浦江水系大规格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三疣梭子蟹养殖模式、单体筐养技术,软壳蟹规模化生产,高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珠三角小棚养殖内循环模式、凡纳滨对虾与罗非鱼、革胡子鲇、草鱼、石斑鱼混养技术,斑节对虾与石斑鱼混养技术,中国对虾与茅尾复虾虎鱼、红鳍东方鲀池塘混养技术,克氏原螯虾与稻共作养殖技术,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池塘虾鳝混养技术、蟹虾鳢鲴生态混养技术,虾贝耦合连养技术,虾蜇贝生态混养技术,稻虾(小龙虾)连(共)作技术,虾蟹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海水池塘虾蟹贝鱼多品种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⑥ 研发了对虾低鱼粉饲料技术、虾蟹动物饲料发酵技术、“河蟹高效饲料生产”实用技术、高效生态型河蟹配合饲料实用生产技术、三疣梭子蟹养成期高效配合饲料配制技术。
⑦ 建立了EHP、AHPNS、WSSV、CQIV、甲藻、蓝藻、硅藻、绿藻等四重定量PCR检测技术,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现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桃拉综合征病毒等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一种用于检测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和顺反子病毒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对虾白斑综合征生物防空技术,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防控技术,肝胰腺坏死症生物防空技术,温棚封闭式对虾养殖肝胰腺坏死症防空技术。
⑧ 建立了河蟹分割加工工艺及其GMP操作规程,即食风味蟹类制品加工,低吸油面包虾、对虾休闲食品加工技术,一种加工即食虾仁的方法,利用凡纳滨对虾头部生产虾呈味基料技术,甲壳素发酵提取、虾蟹液态肥发酵、壳聚糖酶法制备、甲壳寡糖酶法制备技术,有益微生物池边终端发酵技术。
⑨ 研发了凡纳滨对虾无水保活运输技术、高密度二氧化碳保鲜凡纳滨对虾的技术、一种延缓对虾黑变的复合保鲜剂及其实用方法、水产品药物残留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现场有海南中正、正大集团、四川润兆、福建天马、广东恒兴、福建大北农、广西百洋、广东海大等二十多家企业分别就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求,两大体系各岗位专家从专业层面进行现场解答,并承诺如企业有需求,可以在技术上进行对接,纳入体系研究项目中,也可以在企业设点解决。企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病害、饲料、加工和水产品品质提升上,对此,体系专家的意见可以归纳如下:
对虾养殖方面的检测标准目前有的有、有的没有,检测的量也有多有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技术转化成标准,标准转化为制度。
对虾考虑全从产业链做起,提倡园区养殖模式,生态养殖、尾水处理全产业链,今后可以企业联盟的方式开展工作。
珠三角加州鲈种苗业较成熟,养殖将来必然走向工厂化。出热水鱼有问题和饲料有直接关系,饲料质量好,鱼体抗应激能力强。
底层鱼类喂料后普遍存在肝胆问题,和淀粉有很大关系,还有药物、环境方面的影响。尾水排放问题国家将来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在河蟹养殖中漂白粉用多了,二恶英就可能出现。所以,清塘杀毒时必须注意。企业最好有自己的基地,这样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把控,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通过对河蟹和虾的二恶英专项检测工作表明,总体上二恶英基本符合欧盟标准,只有个别产品超标。
对虾白便病由消化道菌群紊乱造成,和饲料、水质、摄食方式有关。白对虾有什么吃什么,所以防控上要让它吃好东西,饲料品质很关键。淡水虾的饲料中添加虾青素、类胡罗卜素品质会大大提高,生态养殖也可提高品质。
河蟹后期的营养强化,技术上已经成熟。冰鲜鱼育肥是把双刃剑,人工配合饲料条件下的强化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开始强化时间和强化周期,强化启动时遇到高温,效果会适得其反,如果气候允许尽早强化,周期要长,合理天气条件下强化时间越长越好,60天最好,不低于40天。第二强化剂的用量要足够,太低无效。第三合理的脂肪水平搭配很重要,优质氨基酸对风味有很大影响。
抗病功能性饲料切入点从中草药进行筛选复配,在罗氏沼虾养殖上已进行实验,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对虾体的免疫力能够起到激活作用。
(宋迁红、余开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