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贸易战开始后,双方各自加征关税,市场人士对2018年下半年的大豆供应情况比较担忧,目前巴西大豆采购接近尾声,美国大豆将主导市场,如果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国内不进口美国大豆的话,第四季度的需求旺季与供应不足相结合将会使得大豆供应数量出现一个较大的缺口,就算是近期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非洲猪瘟、美国大豆预期丰产以及国内从周边国家进口豆粕或其他替代品亦暂时不能填补美国大豆退出中国市场后造成的缺口,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下游养殖需求对大豆的需求数量很难大幅下降。从下游养殖需求方面来看,上半年春节过后生猪养殖的亏损使得部分养殖户自动退出生猪养殖,严格的环保政策要求以及现阶段市场比较关注的非洲猪瘟限制了生猪的调运,将会使得养殖区域的生猪销售出现问题,打压猪价的上行,最终使得生猪产能出现下降,抑制饲料消费中对豆粕的需求数量,从而降低大豆的需求,但是非洲猪瘟限制了生猪的调运和流通,这样反而提振了禽类的养殖需求,并且每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前都是肉类的消费旺季,市场对各类肉食及蛋奶的消耗数量达到一年中的高峰,这样下游养殖市场需要消耗较多的饲料来满足动物的生产需求,对豆粕的需求数量传导至大豆市场,国内大豆供应紧张的状况难以缓解。
其次,低蛋白饲料日粮的使用及杂粕替代进程缓慢。因2015年以及2016年饲料豆粕较为便宜,加之生猪养殖利润较好,以致不少饲料企业都调整饲料中的蛋白添加比例偏高,但后期随着豆粕价格的上涨,不少业内专家阐述了降低饲料中蛋白饲料的添加比例降低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能够减少高蛋白饲料中蛋白的浪费。并且在豆粕与其他粕类价差拉开之后,选择一些如菜粕、葵花粕、花生粕等杂粕替代豆粕就变得经济可行,能够填补因贸易战后进口美国大豆成本增加供应减少造成的缺口。但就算在豆粕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国内豆粕的使用还是存在不少暴殄天物的情况,毕竟生猪价格上涨之后,养殖收益维持在150元/头以上,所以就有不少生猪养殖从业者还是坚持使用“妙招”,比如延长小猪料的使用时间,而中猪料也相应延长,在部分商家的诱导下说添加一些别的粕类的饲料不如豆粕的质量好,这样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更多的大豆消费,靠降低蛋白日粮以及替代在养殖收益尚可的背景下效果不明显。
再次,大豆后期到港数量预计将逐渐减少。据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915万吨,环比增加114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并且高于预期的850万吨,主要是前期因大豆卸货延期,但8月货船卸载速度加快并且较为集中,使得8月进口大豆数量较多。虽说8月进口大豆数量到港较高,但1-8月累计进口大豆6204万吨,同比减少2.1%,且根据船期统计,9月大豆进口数量预计将降至800万吨,而10月预计为620万吨,第四季度进口大豆数量仍有可能继续呈现逐月递减的趋势,就算是美国大豆很可能继续丰产,但是南美大豆采购装船基本完毕,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的大豆能够出口到中国的数量仍比较有限,就算采取放开一些周边国家豆粕以及杂粕等进口并降低关税等措施,都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供应缺口。
2018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交易结果统计(数量单位;吨;价格单位:元/吨)
最后,国产大豆库存及产量增加有限。据6月以来开始的国家临时存储大豆交易结果来看,今年大豆拍卖已经连续进行13周,累计有超496万吨用于交易,但成交量只达到27.84%,不如往年火爆,成交率截止目前最高的仅出现在6月14日首次竞价交易达64.06%;最高成交价格为3190元/吨,最低成交价格为2920元/吨。据说大部分都为一些外资油厂竞价成功,主要是由于一些出库及运输卸货费用等成本的增加,较进口大豆成本高,再加上目前国内大豆当时丰产预期,供应未出现明显的缺口,国产大豆未出现抢购的情况。近日以来,受早霜影响,内蒙古产区的大豆遭受不同程度的霜冻,影响了大豆的正常成熟,预计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以至于昨日连盘大豆期货出现涨停,更是加强了今年国产大豆受灾的预期,原来市场预期增加的大豆产量可能不如预期。在国内下半年大豆需求将明显高于上半年的背景下,利用一些其他国家的大豆及低蛋白粕替代美国大豆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将存在一定的缺口,特别是原本预期的国内大豆产量增加被早霜天气打破,如此这般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市场很可能会出现之前的预期,加上国内大豆很可能在年末保持强劲需求,后期就算中美贸易问题仍未能妥善解决,国内仍需要进口一定的美国大豆补充市场份额,毕竟别的地方找不到更多相关的替代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