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种类不同,它们的生活习性、所喜欢的食物、觅食规律、活动的环境和生活的水层都不相同。只有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掌握了它们的活动规律,养鱼和钓鱼才能收获多多。
1、不同的鱼有不同的栖息水层
各种鱼类由于它们对食物的需求不同,经常栖息活动在不同的水层。鲢鳙主要的食物就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所以经常栖息活动在水体的上层;草鱼爱吃水草的根、茎、叶,所以经常栖息活动在水体的中下层;鲤鱼的鲫鱼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所以栖息和活动在水体的底层。
大多数鱼类主要分布在水体的中层以下,并且越是接近水底,鱼的密度越大。
2、趋温逐暖习性
在自然水域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各种鱼类都喜欢在温暖的水域活动觅食。鱼类是变温动物,趋温习性应是鱼类生存的首选指标,鱼类对水温高低变化甚至是微小变化的感应是最敏感的。以鲤鱼、鲫鱼为例,它们最适宜生长的水温20—28°C。水温的变化及温差大小也是我们水产养殖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
初春和晚秋的时候,背风向阳的浅水区,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在太阳的照射下比较温暖,鱼都喜欢在这样的水域觅食,但是,早晚温差也是比较大,浅水区水温下降的也是比较快,所以太阳落山以后鱼儿会游到水体相对温暖的深水区栖息。酷暑难耐的夏天,中午烈日当头,鱼类一般都会躲藏在水体的深处或者阴凉处栖息,初夏和秋天水温的气温大体上都是在25度左右,是一年之中鱼儿最舒服、最肯长的时段。
3、洄游习性
鱼类在水体中具有一定的时间、范围、方向、距离的迁移称为洄游。洄游的规律和水温、食物、产卵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鱼类栖息环境的不同,洄游性质也不同。人们常常把洄游鱼类分成几大类:海洋洄游鱼类、淡水洄游鱼类、河口半咸水洄游鱼类、过河口性洄游鱼类等。根据鱼类洄游的性质,把进行长距离移动和海河之间运动的鱼类称作洄游鱼类,把不同淡水水体之间的移动或江河上下游之间的移动称作半洄游鱼类。半洄游鱼类是指淡水鱼类在淡水水域中从一种类型的水体到另一种类型的水体,以及栖居在浅海区或咸淡水区的鱼类进入江河的洄游。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江湖半洄游和河口干流半洄游。
(鲑鱼产卵洄游:步步杀机,九死一生!)
洄游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就是适温洄游,适温洄游就是以前的栖息环境高于或者低于它们适宜生活的温度时,它们就会离窝远游,寻找适合生活的水域,比如天气冷的时候它们会从浅水区游到深水区栖息过冬,春天的时候它们会从深水区游到浅水区活动觅食。这和候鸟迁徙的道理一致。
第二种就是索饵洄游,索饵洄游就是它们离窝寻找食物,在自然的水域里,鱼都是四处觅食,都喜欢栖息在食物丰富的水域,早上鱼开始活动,在草边觅食,中午会游到深水区,晚上会游到栖息地。
第三就是产卵洄游,在鱼的产卵期,鱼会寻找水草茂盛,并且水流较小的浅滩进行产卵,产完卵以后也会在附近的水域中觅食补充体能。
四大家鱼的草鱼、青鱼、鲢、鳙等都是半洄游鱼类,长江里的许多水生动物都有洄游习性,长江因筑坝发电阻隔了水道,致使江河里的鱼类产卵洄游无望,繁殖无法。
4、逐波嬉浪习性
水域宽阔的水库或者鱼塘,一遇到刮风的天气,水面都会刮起较大的风浪,风浪包裹着浮游生物或者一些其它的食物聚集在下风口,而且因为刮风,刮起的波浪也是也是加大了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水里的氧气也是变得非常充裕,鱼的活跃度也变得很高,摄食欲望就会变强,所以下风口就成了鱼类非常喜欢的觅食场所。
5、集群习性
除了个别凶猛的食肉鱼外,大多数鱼类都喜欢群居,鱼的集群习性和鱼类的属性、种类、个体的发育阶段和生理情况有关,此外,也和鱼类所在的栖息环境有关系。
鱼类集群的因素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因为繁殖需要而集群,称为生殖集群。
第二,因为营养需要而集群,称为育肥集群。
第三,冬天寻找适合的栖息环境而集群,称为越冬集群。
第四,为方便找到洄游路线而集群。
第五,因为需要防御敌害的需要而集群。
6、趋氧习性
水中含氧量是鱼类生存的一项必要指标。如果水中含氧量达不到鱼类生存的需求,即使再适宜的水温,它们的生存也只是苟延残喘,岌岌可危,其摄食欲望可想而知。水温高,溶氧差;水温低,溶氧多;气压低,溶氧差;气压高,溶氧多;阴沉天气溶氧差,晴朗天气溶氧多。
(鱼缺氧浮头)
鲫鱼、鲤鱼等耐缺氧能力相对于要强一些,天气没风的时候水中的溶氧量比较低,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也是比较慢,在刮风的天气、水面的波浪可以加大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使空气中的氧气快速溶解于水中。如果水体中哪一处缺氧,鱼类就会很敏感,会从氧气含量少的水域转至含氧量高的水域,这就是鱼喜欢草,喜欢水流,喜欢波浪,喜欢浅滩的原因。
7、喜静习性
喜欢安静也是鱼类明显的特征之一,尤其是大个体的鱼类。鱼在繁殖时对异常声响很敏感,鱼的警惕性也很高,在平时当有不习惯的声响或动静出现时,鱼会在水里蹿动以避不测。当然鱼类避声喜静仅是一般而言,它们对某些自然声响——如瀑布声、风浪声、流水声、昆虫落水声等,非但不惧怕,反而很喜欢。在驯料吃食的高密度精养池塘,因习惯成自然和条件反射,抛撒颗粒饲料的声音和投饵机的声响,会使鱼儿争相麇集、趋之若鹜来成群吃料。
8、趋光习性
光对鱼类的生活习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同一种鱼在不同的水域对光有着不同的反应,特别是夜间鱼儿对光线很吸引,所以人们在夜钓时会采用灯光进行诱鱼,从而达到钓鱼的目的。很多鱼类都有趋弱光的特性,特别在傍晚时刻很多鱼类都有活力增强的特点。因此,说鱼类有趋光性仅指趋弱光特性,强光并不适宜鱼类生存。
鱼类对光谱中各种不同颜色的反应也不相同。在海水鱼类中,乌贼对紫色光线反应强烈;在光诱捕鱼时,用强功率的橙、黄色光诱集针鱼,效果非常显著;而笛鲷、刺鲍、河鲀和鳟类对绿光的反应良好,对青色反应最好;鳗鱼对青、绿色光没有反应,而对紫色光有强烈反应;带鱼对蓝色、红色有趋光反应。
以上就是鱼的栖息环境和活动习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在养鱼或者垂钓的时候,对应我们当时的气候环境来判断一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方法,比如:鱼的吃食喂料量的多与少,适不适合垂钓,鱼在什么情况下是一种什么状态以便我们掌控,从而搞好水产养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