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杀虫或消毒不当而造成大面积死鱼事故,有时还只是死某一种鱼。然而,用同样的药加数十倍的量进行清塘,鱼死不了。这是为什么?
在清塘中,死鱼是因为药物的毒性;而在杀虫、消毒操作中,造成鱼类死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由于鱼类体质较弱(例如银鲫“鳃出血”使用杀虫、消毒药物),用药又有一定的刺激性作用,引起鱼类过渡应激反应的发生,易造成大面积死鱼。
这时往往有人采取加水、强烈增氧等操作,加剧死亡。
实践证明,使用“水质解毒保护剂”是最有效的。这是因为使应激反应更强烈了,只有采取解毒抗应激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2、水体处于轻微缺氧状态,或天气较闷、溶解氧不足,用药后会造成严重缺氧,而造成大量死鱼。应该注意的是当水体较深时,水质较浓,常发生缺氧是在底层。
3、水温高时,鱼类代谢活动强,药物作用快,鱼类对药物产生的效果反映激烈,同时药物也会在较短时间里反应完毕;水温低时,则正好相反,药物反应很慢。
如果再加上清塘时,水很浅,药物泼洒不均匀,造成局部无药物,再加上低温鱼类活动弱,有些鱼类接触不到清塘药物,没有死亡就很正常了。
另外,违反了用药禁忌,乱用药,选择药物种类错误,用了不该用的药;也可能是超量使用药物,从而造成大面积死鱼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也并不是鱼被毒死的(用药量低于半致死浓度),而是鱼类对药物反应过度(表现不停快速游动、跳跃),继而衰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