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冬水质管理
经过一年的养殖,高密度池塘藻类以及透明度都发生了变化,整体水质环境变差。水体溶氧不足,有机质积累过多,加之水温低,分解不及时,导致即使池塘没怎么投喂了,池塘氨氮也有明显升高趋势。建议大家做好如下准备:1. 调节养殖密度,尤其是混养塘。池塘水温很低时,鱼都聚集在池塘中下层,活动空间明显减少。例如一个10亩开挖的塘,两米水深的池子,投喂饲料在30吨左右,池塘存鱼量优质鱼有3万(主养鱼品种),其它套养品种(花白鲢、鲤鱼等)可产鱼一万多斤,建议越冬前后可适当的出鱼1万斤左右,减少池塘存塘量。
2. 加深水位,水位越深越保暖。具体的操作是在晴天将有肥度、优质的加入外援水引入,只有有特别是有肥度的外源水,可以大大降低鱼的应急。如池塘水质过于恶劣可抽进出水,加水的同时换掉池塘部分老水。
3. 杀好虫。寄生虫在养殖中危害很大,尤其是锚头蚤,几乎所有淡水鱼都会发生,对鱼体的破坏力极强,严重地影响了鱼的鱼的品质和卖相,病情严重时可以造鱼死亡。
4. 消好毒。当拉网、运鱼、虫害等情况都会导致鱼体受损,很容易继发性的细菌或真菌感染,需做好鱼的消毒杀菌消炎工作,防止长水霉。
5. 肥好水。养鱼先养水,养水看藻象。藻类越多,池塘水越保温;藻象越好(硅藻水)防病害抑制有害菌的能力就越强。防止这个有害菌,抑制有害菌的能力越强。越冬前密度不大的,池塘一定要将水调绿,让水看着有肥度,这样杀虫杀菌,鱼的应激会小很多,不易杀虫杀菌死鱼。池塘密度大的池塘(3000斤以上每亩),在越冬前后要镜检藻类,哪怕是浑水都要检查,必须在显微镜下看见有大型玩类(硅藻、大绿藻、鞭毛藻)出现,不然杀虫杀菌鱼容易应激死亡,越冬容易患水霉。
6.护好肝肠。经过一年的大量投喂和摄食,鱼的肝胆肠胃,一直处于这种超负荷的运作运作当中,对其损害很大。在越冬停食前,可以内服3~5天的b族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类的营养保健品,排除体内毒素,强化体质。
二、越冬底质管理
一个养殖周期,会沉积大量的残饵粪便,导致底质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的厌氧发酵,鱼塘局部或整个区域容易产生硫化氢,鱼很容易急性中毒。同时越冬鱼几乎都聚集于池塘的中下层,也间接的缩小了活动范围,甚至活动空间小了一半,对这个池塘的底质要求就特别高了。建议对底质管理,如下:
1.在越冬前后,鱼明显减料了,建议对淤泥后的池塘可以连续的使用过硫酸氢钾、高铁酸盐这类强氧化剂持续性的改底,把这个底子给它改善过来。
2.勤改底。防底质发黑发臭,尤其是这种没有卖鱼的池塘,虽然说没怎么喂食,但是建议10~15天改次底。
3.强化食台底质。一定要对食台进行多量多次的改底,因为这个石台就是它的一个餐桌,同时这个石台也是残饵粪便,淤淤积比较厚重的地方。
4.清理鱼窝子。食台两边的增氧机附近就是鱼窝子。一定要多开这个地方的叶轮式增氧机,防止这个淤质的堆积,保持这个鱼窝子的干净。
5.强氧化剂和生物改底,搭配的交替的使用,特别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生物型的硫化氢氧化细菌之类的这种底改,生物底改作用时间相对于这种化学性的底改,作用的时间会更长一点,分解有机质利用率也高,而零耗氧。
三、水霉病
流行情况:
表层鱼,相对于底层鱼,容易感染水霉病;小一点的鱼比大一点的鱼容易发;细鳞鱼相对粗鳞鱼易发;低水温易发,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阶段,发病高峰阶段。
危害:
一般是爆发性的出现,一旦爆发难以治疗,尤其是这种高密度底栖鱼池塘,例如鮰鱼、黄骨鱼、泥鳅等,一旦爆发,会来的相当猛,造成很多鱼身上长霉,同时死亡量很大,治疗时间很长,经济损失会很大。
原因:
机械损伤。拉网、运输过程中会对这个鱼的这个体表造成伤害。
应急性损伤。这是最常见的现象,当鱼脱鳞脱粘液,也是说这个体表的黏液鳞片脱掉过后,它的这个保护作用就会降低。例如池塘出现了缺氧、密度太高、环境比较差时,一般造成这种应急性损伤,继发感染。这也间接的表明这种底层有类尤为容易发生。
冻伤。气候温变凉,表层水温迅速降低,表层鱼类很容易引发水霉病,尤其是已经生病的鱼和水质极度恶化时,鱼待在池塘的中下层会很不舒服,就会出现袭边游边这种现象,再加上这个池塘的表层水温是最低最不稳定的,它会加重这个病情。
防控:
加深水位,保持水体的肥度。这相当于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温作用。
控制池塘里的养殖密度。因为过冬的时候相当于这个鱼的活动空间减少了,同时池塘密度也是最大的。
改良底质环境,尤其是鱼窝子。因为这是鱼群睡觉休息的地方,定时开增氧机,保持干净。
拉网、运输、杀虫后,对这个炎症伤口一定要注重消毒杀菌消炎工作,加快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治疗: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也就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一定要注重这个池塘里面的环境修复。出现水霉,环境肯定也出了问题,我们要迅速的把这个水质底质环境给它修复过来,有一个好的治疗空间。
可以使用含水杨酸成分的这种杀真菌的药物,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