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越冬时节,对于华东和华中地区到处传达着暖冬的气息,往年11月中旬多数鱼类便基本进入底层摄食状态,而今年直至11月下旬鱼类仍旧能够表层摄食。
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今年又是一个暖冬?其实这早已不是什么意外。据近半世纪冬季平均气温大数据统计分析(如下图所示),全国冬季平均气温明显升高,验证了近年来全球变暖的事实。而全球变暖给越冬水产养殖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祸患,取决于人类在大环境下采取何种应对策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对我国水产养殖带来了许多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水温也会随着升高,毋庸置疑也会给鱼类生长及机体代谢造成一定影响。至于如何辩证的看待全球气候变暖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不妨从利与弊两个角度辩证的看待。
全球变暖之利
鱼类适宜生长期延长:鱼类是变温动物,其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加快(高温应激期除外)。所以在春冬两季的生长速度缓慢,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如果过早停食或者摄食劣质饲料或原料,鱼类会消耗自身体内所储存的能量物质,出现掉膘现象,更谈不上生长。而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一年中夏秋两季的时间和天数不断延长,冬春两季的时间大幅缩短。这一现象对于促进养殖对象生长和产量是有利的。
全球变暖之弊
1、极端天气频发,造成严重损失由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强风暴雨所造成的洪涝灾害与干旱、热浪等交替出现,对水产养殖形成巨大冲击。
以2019年6月份浙江衢州江山地区突发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为例,造成多处水库和鱼塘被淹,以及突发天气所带来的疫情随之发生。而2019年浙江金华和衢州地区下半年降雨量非常少,造成多处水库和池塘水位过低,影响鱼类的生长和产量。此外,由于气候异常引起鱼类缺氧浮头所造成的水产品损失也逐年增加。
2、水产病害发生日益频繁
鱼病的发生一般呈季节性,而由于气候变暖,冬季干塘后的冰冻期及晒塘期明显缩短,导致原本在寒冷冬天不易存活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在暖冬的庇护下得以生存。而气温的持续走高,也会加快细菌和病毒的繁殖速度。另一方面,在冬季起捕时,水温高时,鱼类体表鳞片更易脱落,如果未及时消毒杀菌,常常会使发病时间大大提前,并且加大治疗难度。
建议应对措施
1、肥水过冬
肥水池塘水色浓厚,相比清瘦水池塘能吸收更多太阳辐射的能量而提高水温,因此肥水池塘冬季水温要比清瘦水池塘水温高0.1-0.3℃;同时肥水塘含有丰富的浮游植物和动物等能够提供一部分食物供花白鲢、鲫鱼等摄食,有利于降低花白鲢、鲫鱼等的掉膘率。建议使用澳华肥水套餐:速肥宝(1瓶)+肥水宝(1包)+磷宝(1袋)+池水(20kg)浸泡2小时全池泼洒,使用20亩水面。
2、拉网、放鱼种后消毒杀菌
开春鱼体瘦弱,易患水霉病、赤皮病的直接原因是越冬鱼体冻伤或者擦伤后被真菌、细菌感染所致。而暖冬情形下,寄生虫、细菌和真菌更易滋生。因此,越冬前要对鱼塘进行杀虫杀菌,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杀虫可根据具体寄生虫针对性用药(如锚头蚤可使用蜂房芽孢杆菌B-91),杀菌推荐使用澳华渔安宝(高剂量二氧化氯泡腾片)和碘宝。
3、切忌停料早,或者不喂料
越冬期间由于鱼类长时间不摄食或者采食低质饲料、泥巴和有机细屑,鱼体自身所需能量难以满足,依靠分解自身储存的脂肪来供能,其机体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从而造成严重掉膘。而在暖冬情况下,鱼体自身活动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因此,切忌过早停料,甚至不喂料。
澳华结合越冬期养殖特点及水产动物营养需求,其战略产品—澳华冬藏宝自问世以来,在保膘、鱼体健康等方面得到行业广泛认可及效仿。如何选择适合的越冬料?需要对以下几点认知:
(1)高脂高能,粗脂肪10%以上:鱼类冬季主要依靠脂肪供能,维持机体代谢。
冬季低温条件下肠道脂肪酶活性相对较高,鱼体能够更好吸收利用脂肪;
(2)沉性设计:越冬期池塘底层水温高于表层水温,沉性设计满足鱼类越冬期底层采食的特性;
(3)耐水性好,24小时不散:冬季鱼类活动比较缓慢,采食速度慢,耐水性24小时不散,利于鱼类有充足时间采食;
(4)高温膨化:由于冬季水温低,鱼类机体各种酶(包括生物、消化、代谢酶)的活性降低,对饲料难以消化吸收。通过高温膨化工艺,使饲料更利于鱼体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