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8月份以后早上或是上午去给鱼投料时,明显的感到来吃料的鱼变得少了,是鱼生病了吗?是鱼长虫了吗?是底质坏了吗?还是水没有调好吗?还是鱼被偷了?或许你一脸满然,更或许你已经开始焦虑。这个时候,饲料厂的技术服务人员给你讲,鱼长虫了你或许会信,鱼药厂的技术员给你讲水质坏了,你也可能无力反驳。事实真是这样吗?或许有的是真的,但真正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有个养殖户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的鱼上午和早上吃料不好,下午又吃料正常。一个饲料厂的技术员给他讲是虫引起的。对于同行判断,我不去评价。通过显微镜镜检,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而且还可以进行五级评定细分。但是我疑惑的是,上午都还有问题,为什么下午这虫就不影响吃食了呢?好像溶氧才是引起鱼吃食不好的因素吧,如果你的池塘安装有溶氧监测,稍加留意分析就不难得出。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认识视野去判断分析一件事情,认知面越是狭窄,越容易误以为弄懂了全部,我读书时老师就说过,半壶水响叮当。所以也不用去求全责备,但有些人如果出于利益的诉求,不论什么情况都去卖杀虫药就不可取了,在这段夏秋交替,有时是会闹出大问题的。就像手里拿着锤子,见谁都像钉子。在季节交替阶段,以现在为例,刚立秋一周,正处在早晚温差的高峰期,白天气温可以达到35℃以上,而晚上则只有20几度,当温差超过10摄氏度,对于水深在三四米以上的池塘,是很容易形成水温分层,这个时候,只需在晴天中午开几个小时的增氧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之前我也写过增氧机的使用,这里把链接放在后面,大家可去打开来看下。
一连几年,我都在季节交替的时间段写一些关于水温分层的文章,可写多了,就觉得大家可能都懂了,今年就只是前些天写了一篇,可没想到的是,还是有很多人在这一块出了问题。所以今天又拿出来写一写。像内江的黎老板,也是刚开始养鱼,一个搞建筑的转来养鱼,而且养的还是名优鱼,可谓起点高,很多人都担心搞不好。但是我们合作这一年多下来,不但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死鱼,而且前段时间都把鱼卖得差不多了,钱都赚到包里了,塘里也没剩下多少鱼。可是一个中午不开增氧机打破水温分层,昨天早上泛塘死了两千多斤叉尾鮰。
提前打破水温分层,利用底改片改底,氧化有机质,或是用酵素分解,都有助于降低水体对流时引起泛塘的风险,也是有效预防这个季节缺氧浮头和吃料不好的有效方法。
水温分层引发的疾病
长期阴雨连绵对水产养殖来说不利,但长期的持续高温,也是同样会出现问题,比如这两天就发生了一些小面积的鱼塘,突然就有鱼浮在水面上,让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去前年还遇到了一些持续晴好天气泛塘的。下面就我这些年工作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有句谚语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对全国来说,都是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的表层水温受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像前两天我在山西,室外气温已到37度,表层水的水温有的已达到了30度以上,如果是正午时分,这个温度还会升高。对于一些小面积的水体,或是水比较深的养殖水体,极容易因为温差引起的水温分层。
水温分层,是因为水的温度在4度(精确是3.98度)以上时,温度越高密度越小。表层水受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较快,低层水由于受太阳光照射较少,升温较慢,此时呈现出的是表层水温度高,底层水温度低,称之为正分层;当遇到天气突变,出现急剧降温,表层水温受外界的影响大,降温快,底层受地热影响降温慢,此时出现的是表层水温低,底层水温高,称之为逆分层。受水体密度差的影响,此时底部的水体不断上冒至水体中上层,假如底层水中积累有大量在毒有害物质,此时就会随着底层水上升至整个水体,对毒性敏感的鱼类无处逃生,此时就大量浮至水面。
当发现水面上有大量的鱼浮头时,发何判定是水温分层引起的呢?因为缺氧也同样会引起鱼浮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当水面有大量的鱼浮头,开户增氧机,鱼群不向增氧机靠拢,说明是水温分层引发,此时不宜开启增氧机,尤其是微孔爆气增氧机。上次据辽宁一同行介绍,有人就是头天使用了微孔爆气增氧机,第二天就死几万斤鱼,结果导致当地的微孔爆气设备无法推广。其原因就属水温分层中的逆分层。如果开启增氧机后,大量浮头的鱼往增氧机靠拢,特别是早上,那说明就是缺氧。
为了防止水温分层带来的危害,要尽早的打破水温分层,及时的分解饲料投喂中的残饵粪便。可以在晴天中午时分,每天开启两三个小时的增氧机,促进上下水体对流;二是根据饲料投喂量,加大投入分解有机质的芽孢原粉、酵素的次数。推荐使用成都鱼康产品,效果确切。
明明有那么多鱼,可为何饲料却投不下去?
代老板那片精养塘,是两山之间的夹槽沟,建塘时为了方便,没有设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所以上一口鱼塘的水是直接排向下一口塘。这样的排水系统就会有很大的一个弊端,那就是无法对病原菌进行隔离,假如爆发传染性疾病,就会出现大面积爆发。同时另一个弊端就是水质的污染,虽然建立了底排系统,但一个一个的塘从上往下排水,很容易搅动底泥,排走表层水富含藻类的水体,最终出现雨水过后,整个的鱼塘水质受到影响,水量越大,留在塘里的水质就会越差,最终没有藻相,水体变得混浊发黄。
当我来到塘边,检测水质,发现亚硝酸盐很高,再看水色很混浊,透明度只是十几厘米。像这样的水体,我分析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外,最重要的还是底质因素,长期大量抽喂饲料,但水质调节和底质分解却没有跟上。当来到库房时,发现两个月前发的芽孢原粉与酵素都还有一半都还没有用,而当时这些剂量只是够两周的使用量,显然在水质管理上,预防没跟上。也就是侥幸心理,只要不出问题,是不太愿意去投调节水质的药品,一方面增加费用,另一方面增加了人力。但现在累计的结果,就是水质不好,亚硝酸盐高,把鱼体内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了高铁血红蛋白,由于亚铁血红蛋白不载氧,所以鱼机体缺氧,鱼就出现了不吃料。这才是造就鱼不吃料的根本原因。原因找到了,我还得让他们负责现场的管理人员意识到,于是我们一起到塘边观察,只见水面不断的有气泡冒上来,开始他们还以为是鱼冒的泡,当发现时不时有一大团气泡冒上来才意识到那不是鱼冒的泡。钓鱼经验丰富的人就知道,花白鲢和草鱼冒气泡是大泡连小泡,鲤鱼、鲫鱼由于找食会拱泥,找食冒的则是细密的小泡,但这种细密的小泡会移动。如果持续在固定区域连续冒一大团气泡,显然不是鱼的气泡,鱼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气体呼出量,想一想鱼鳔大小就可以做出判断。
最后,我给出了处理方法:先用亚硝速净降亚硝酸盐,同时为了防止亚硝酸盐反弹,用硅藻肥加活藻素培藻。同时务必加强平时芽孢原粉与酵素、干酪乳杆菌的使用。这时间我都爱上一张图片一和段视频,那就是把水调好了,别人的鱼塘还在缺氧浮头,这边却在投料,大家就可以想到,环境好了,难道只是减少鱼病那么简单吗,当然也会促进生长,有数据表明溶氧在2毫克每升与5毫克每升,长一斤鱼到至少多投半斤饲料。
作者:肖建春
来源:养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