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病诊断中,经常会看到有的鱼肝脏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时一些器官会显得格外大,还就是肝胰脏会在内脏中弥漫性分布,所有的这些症状,是否能作为诊断为疾病的诊据呢?通常过去,至少我了解的许多人是把它做为疾病诊断依据的,但随着这些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发现过去的鱼病诊断可能错了,或许之前的一些教科书也弄错了,好些时候,这些表面的现象,准确的说,应只是一种症状,不应简单的定义为疾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理由就是代偿。
下嘴唇应激性增长
就拿花白鲢长期浮头后,鱼的下嘴唇会突出为例,当鱼处于缺氧的水体,长期浮在水面呼吸氧气,时间一久,鱼就会产生代偿机制,通过增加下嘴唇的长度,应激性加大表层水的呼入,使之增加溶氧的摄入。此时的下嘴唇增长,显然只是为了增加溶氧呼入,而产生的症状,我想也没人会去定义一个长嘴巴病。所以,当属代偿范畴。而真正的病因,却不在嘴唇。假如一名渔医,把嘴巴应激性增长,诊断为一种疾病,要用药去消炎,去治疗,显然是没有找准真正的病因。所以,我想说,作为一名真才实学的渔医,应真正的认清症状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鳃丝代偿性增生
就拿这段时间,我看过的鱼病总结来说吧,我不防多上传一些照片在上面,供大家参考 。一些鱼鳃丝明显的代偿性肿胀,在初期是增生,严重就是溃疡,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或是说只要看到鳃丝呈现出这种症状,那基本可以倒推出,鱼在水中出现的暗浮头,或是浮头,底质有没有酸化,有机质多与少等。当再顺着浮头到溶氧摄入,再到血管输氧,再到水质指标,机体缺氧,最后顺着这条线索,很自然的就会把引起鱼浮头,乃至是死亡的真正病因找准。像前两天,我妹妹肖健聪发给我的一些照片,按过去的主流意见,不可能认为是鳃霉的,但我们就按鳃霉来治,两瓶药下去,其他任何药都没用,几天后,养殖户反馈不死鱼了,也不浮头了。真还是应了那名话,不管对不对,试一试就知道了。
说明,以上图,均是在根据所开据的处方,养殖户用过药后,反馈有效后,经过应证的,然后经过我们的整理归纳,因为样本不多,希望通过时间的推移和大量样本的积累,然后在此基础上,把一线实践方法总结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