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水产百科 > 养殖百科

注意!这个渔病将大面积暴发,不易治好且易死

作者:幸福鱼苗 时间:2019-03-22
摘要:(正常的鱼鳃) 鱼的疾病,犹以烂鳃病最为多见,烂鳃病几乎在所有的养殖品种且不同规格的鱼类均可爆发。烂鳃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常与赤皮...

 
(正常的鱼鳃)

鱼的疾病,犹以烂鳃病最为多见,烂鳃病几乎在所有的养殖品种且不同规格的鱼类均可爆发。烂鳃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故称为"老三病"。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如果没能及时有效治疗将造成重大的损失,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除了赤皮病、水霉病、败血症外,烂鳃病属危害最为严重的病种之一。



该病主要的流行季节为4-11月,其中6-9月为发病高峰期,水温越高越容易爆发,发病水温常为20-35℃,15℃以上即可发病,冬春低温时节也有发生,鱼类中草鱼最易患发烂鳃病。

在"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败血症等等鱼病中都有"烂鳃"不同程度的伴随发生,凡鱼类患鳃病均以"烂鳃"为主要症状表现,虽是常见病但又是最不容易治好的鱼病之一,虽是常见病但又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鱼病病种。



一、鱼类烂鳃病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原因

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犹如人的气管和肺脏,是吸收氧气的惟一渠道,不能吸收氧气或吸氧不足都会造成机体失调,和人体相类比,鱼的烂鳃病也可以称为鱼类(支)气管炎病或者鱼类肺炎病。

二是鱼体整个体部都有保护层(鱼鳞和体表液,口部也算有咽部保护),惟有鱼鳃体部中鳃丝充满微细血管又嫩脆,毫无保护类物质防护,直接和水以及水体中所有物体(质)接触,故而最易遭受侵扰。


综上所述可知:

烂鳃病是"常见病"是因鱼鳃无保护层又和水以及水体中所有物体(质)接触之因。

烂鳃病"最易造成死亡"是因鱼鳃是吸收氧气的惟一渠道,是鱼生命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故。

所以,鱼类烂鳃病是"不易治好并且最容易造成死亡"的鱼病,烂鳃病死鱼大多数是因呼吸不畅至缺氧窒息而死亡。


  (标准的烂鳃症状)

二、烂鳃病病原体和类型
 
带菌鱼是细菌性烂鳃病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开天窗)

一般认为烂鳃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或产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粘液球菌、车轮虫、指环虫、粘饱子虫、鳃隐鞭虫等引起的。因此,烂鳃病也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鳃霉)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水质恶化性烂鳃病,病毒性烂鳃病等几种。

目前,烂鳃病多以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为主,病毒性烂鳃病和其它病种的烂鳃病少有报道。本文仅以细菌性烂鳃病,真菌(鳃霉)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为主要内容作一叙述。



三、简单区别鱼类烂鳃病的方法

烂鳃病,病因不同,病种也不同,用药当然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用肉眼感观可以简单区别不同的鳃病。



一看病灶部位

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也不同。

细菌性引起的烂鳃病,多在鳃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

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蛆体。

   (开天窗)

二看鳃丝颜色

细菌性引起的烂鳃病,鳃线、鳃丝大多呈黄白色。

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大多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

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有时呈红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大多呈白色。



三看发病时间

细菌性引起的烂鳃病流行时间最早和最晚在4月到10月。

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集中在7、8、9月。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多在6月到10月。

判别了烂鳃病,用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烂鳃病症状

烂鳃病病鱼鱼体和鱼头多见发黑,故称“乌头瘟”,常独自水面慢游或漂浮,反应迟缓,鳃盖骨被腐蚀,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开天窗),呈透明窗口状,鳃丝末端腐烂,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发白或残缺,鳃丝粘附污泥等症状。最后因呼吸不畅,逐步减少摄食直到停止吃食。病情严重时,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鳃丝大部分腐烂,可见外露的鳃骨,病鱼陆续死亡。


  (鳃盖充血)

五、烂鳃病防治原则  
 
无论什么因素引起的烂鳃病,以预防为重,治疗效果欠佳。根据烂鳃病的特殊性,治疗原则是:因特殊的"直接和水以及水体中所有物体(质)接触"之故,水质改善是重中之重,平时多换水,多用调水制剂或生石灰。另因鳃丝受损导致呼吸不畅供氧不足,因此增加溶氧也是当务之急,多开增氧机的鱼塘会减少烂鳃病的发生甚至不会生病。寄生虫与细菌大多同时滋生,应虫菌双杀为宜。


  (鳃霉病)

预防

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每月调节水质一次,控制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用生石灰、调水改底剂等。烂鳃病往往是因水质恶化与塘泥腐臭的原因引起鱼儿鳃丝输氧功能衰退,这种恶劣水环境又特别容易引发细菌性烂鳃病,同时也会发生由指环虫、车轮虫、中华鳋等寄生虫性烂鳃病。

在鱼儿特别是草鱼在运输与分塘时,做好前期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防止鱼病的发生才有可能,特别是3两及以下规格的小草鱼特别容易得患烂鳃病,发现吃料情况异常时,比如:炸群,发现草鱼打转、一群一群的、不上浮而沉底吃料,就得引起高度注意,应立即抓鱼诊断,采取用药措施预防,以防患于未然。

  (鳃丝边缘发白)

治疗

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烂鳃病,结合水质情况和外观病状来综合诊断和分类施治。

是细菌性烂鳃的,可施用灭菌药物,比如:聚维酮碘500毫升/2亩-500毫升/4亩,隔1天用二氧化氯150克/亩-250克/亩,再内服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药饵。

是寄生虫性烂鳃的,杀虫则看鳃丝黏液多少,黏液多则可用阿维菌素+硫酸亚铁等杀虫药物处理即可,最好用显微镜检查后确认。

在烂鳃病病情严重且危急时,可以使用暴血停等止血因子类特殊药物。


六、烂鳃病的分类防治

1.细菌性烂鳃

因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鱼病,在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

细菌性烂鳃病,目前仍以嗜水气单胞菌或产气单胞菌、鱼害黏球菌等为主要病源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 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喜酸怕碱,细菌性烂鳃病多发生于偏酸的水体中;嗜水气单胞等菌种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

细菌性烂鳃病常在存在以下问题的池塘发生:

一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底泥深厚及不良,池水及水源水质不洁。

二是苗种带病、带伤入池,或者鱼群体质差,抵抗病害能力弱。

三是施用未腐熟的粪肥污染水体,残饵过多造成水环境恶化。

四是放养密度过高或池塘载鱼量过大。

  (鳃丝软骨外露)

细菌性烂鳃病防治

1.鱼池确需投肥的,必须施用已发酵的粪肥。

2.用2%~5%的食盐水浸洗苗种10~20分钟后放养。利用烂鳃细菌在0.7%食盐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点,用盐水浸浴鱼体可以较好地预防烂鳃病。

3.每月用二氧化氯0.2克/立方米水体以及其它灭菌药物全池泼洒。

4.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同)0.3~0.4克或用漂白粉1~1.5克或用戊二醛150-200毫升/亩全池泼洒。

5.每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用2~4克的五倍子或大黄液药液。

6.用生石灰20-50斤/亩化水泼洒。因为烂鳃致病细菌有"喜酸怕碱"的特性,使用生石灰化水泼洒略微搞高水体PH值对灭绝烂鳃致病细菌有效果,同时又对水质进行了调节。


备注:

对于使用生石灰在现实中有些误解存在,一是认为生石灰是强碱物质,连人都受不了更何谈鱼儿;二是鱼有伤口时用了生石灰会加剧伤口受刺激而鱼类更会不安,等等。

其实,生石灰在干粉状或高浓度溶液下才显现出强碱性,清塘浓度在120斤/亩以上时,水的PH值才会升至11或以上。而鱼的适宜PH值是6.5-8.5,极限PH值是10以下。

但在防治鱼病时,生石灰使用仅为20-60斤/亩于水体,早就有人测试过此时PH值均在10以下,但一般均在9.0左右,刚好是偏弱碱性,也就是说,PH值在9.0左右时,刚好是清洗鱼伤口的程度,就犹如用双氧水清洗人的伤口一样。

因此,生石灰在高PH值和蓝藻暴发时禁用以外,生石灰在水溶液状态下应该比其它化学渔药的毒性小得多,当然,施用生石灰"中和水质"才是核心,其次才是鱼病防治。

7.用10%的聚维酮碘200-300毫升/亩。还可内服鱼用聚维酮碘,每100公斤鱼每天用量为25克,拌饲料投喂,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

8.烟叶或香烟:烟叶浸汁防治鱼病,既可灭菌又能杀虫。一般亩用量0.25~0.5公斤,加水煮2小时后取汁或开水浸泡半天后全池泼洒。水瘦少用,水肥多用。

9.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0.6克/的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或0.2克-0.5克的立方米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全池泼洒,连用3天-4天,或用挂袋治疗。

10.内服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药饵(如大蒜素、三黄散等)。又如:穿心莲内服,每100公斤鱼重用干穿心莲0.5公斤,水煮2小时拌饲料投喂3—5天。

11.使用其它常规的杀菌剂和市售的专治细菌性烂鳃病的药物。比如:各种氯制剂(二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溴制剂(苯扎溴铵)、碘制剂等药品,用量和用法遵照使用说明结合池塘状况灵活掌握。

2.鳃霉性烂鳃     

    (鳃丝肿大,粘液多)
鳃霉性烂鳃也就是鳃霉病,是因一种鳃霉真菌感染引起的鱼病,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鳃丝内有黑色丝状,严重时鳃丝内有枯树状物质。该病会影响鱼鳃丝的正常功能,当水质恶化、天气突变引起水中氧气降低时,鱼易浮头。鳃霉菌丝可在病灶处引起出血及肌纤维坏死,从而导致鱼体死亡。此病常使鱼儿暴发性地死亡,镜检可发现鳃霉菌丝。

鱼类鳃霉病肉眼观察发病鱼的体表没有明显异常,但会有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局部充血发深红或贫血发白的症状。感染初期,病鱼鳃丝上出现黑色菌丝;感染后期,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

鳃霉病病鱼呼吸困难,无食欲,鳃上黏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缺血斑块,俗称“花斑鳃”。严重时整个鳃呈青灰色。

鳃霉病主要发生在水质恶化,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多的污浊水质的池塘,发臭的鱼塘最易发生此病。


真菌引起的烂鳃病治疗方法

1,使用氯制剂药品。比如漂白粉1-1.5克/立方米水体全池遍洒。

2,发病鱼池立即加注新水。平时经常加水,可减少发病机会。

3,使用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的药品。例如:苯扎溴铵+戊二醛。

4,使用市售的专门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用于水霉病的硫醚沙星、水杨酸(水霉净)等药物均可施用。

3.寄生虫性烂鳃

   (中华鳋,鳃蛆病,鳃丝上白虫体即为中华鲺)
从鳃上可以目视和显微镜观察到寄生虫类型引起鳃部损伤的鱼病,常见的寄生虫中华鳋(鳃蛆病)可以通过眼睛判断,但是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鳃隐鞭虫等要用显微镜确诊。

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会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也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1)车轮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当车轮虫寄生在鳃上,病鱼除体表发黑、消瘦、离群独游外,并无明显病症。当车轮虫在鳃表面大量发生时,能刺激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以致阻塞水流的畅通,干扰了鳃丝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功能,造成呼吸困难,停止进食,使鱼缺氧,最终窒息死亡。

车轮虫流行的高峰季节是5-8月,在鱼苗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中最易发生。在连续绵雨的情况下,最易造成此病的流行。

(2)粘孢子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粘孢子虫寄生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当患粘(黏)孢子虫的病鱼有从鱼身上落入水中的孢子时,被其它鱼吃到或接触而粘附在鱼体表或鳃上后,受到刺激放出极丝壳片裂开,里面的孢质成为变形虫状体,侵入组织细胞内定居下来,开始生长发育。孢子体受刺激改变形成孢子囊,孢囊一般肉眼可以看到。

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的黏孢子虫,其孢囊最后被成熟的孢子挤破,孢子直接散布到水中,重新侵入其他鱼体,开始重复它的生活史。由鱼苗至成鱼皆可感染。黏孢子虫寄生到鱼体鳃上后,包囊逐渐增多,破坏鳃组织,鳃盖闭合不全,导致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最终引起大批死亡。

黏孢子虫肉眼容易看到,也可刺破包囊,镜检可见大量黏孢子虫。一般夏初发病,鲤鱼最易生发此病。

(3)指环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指环虫寄生引起的鳃病,特征是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指环虫用其钩器刺入鳃丝毛细血管并撕裂细胞,导致鳃丝上皮溃烂和微量出血、鳃丝融合、增生和坏死。指环虫多寄生在第二、三鳃丝上。

少量指环虫虫体感染时病鱼鳃部充血,摄食及其他活动正常;中度感染时病鱼食欲减退、鳃部黏液分泌增加、鳃瓣充血、鳃盖起伏异常、游动缓慢衰弱无力;严重感染时病鱼不摄食、呼吸加快或单鳃呼吸、鳃部严重充血、鳃丝缺损、胸鳍充血发红。

   (鳃部显著浮肿)

检查病鱼鳃片时发现其布满红色黏液、鳃丝淤血、充血肥厚、增生、呼吸能力大大减弱而导致呼吸困难、病鱼在水面独游或乱窜狂游而引起死亡或大量死亡。刚患病的鱼,常常出现阵发性狂游于水面,或急速侧游于池底。

有些病鱼体体色发黑,全身粘液增多,尤其鳃盖处粘液较多,鳃丝明显浮肿(鳃盖合盖不实),打开鳃盖,鳃丝呈现黑红色或淡红色,鳃组织被粘液覆盖,鳃盖张开,鳃丝失血或花鳃,鱼体反应迟钝,严重时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

镜检即可观察到虫体蠕动,肉眼细看有时也可见粘液下有由许多指环虫聚集而成的‘小白点’。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病,蔓延较快。

(4)中华鳋寄生引起的鳃病

中华鳋寄生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中华鳋寄生在鱼的鳃上,除了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营养以外,它还可以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使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甚至发烂,影响鱼的呼吸。寄生处的伤口,引起细菌侵入,造成鳃丝局部发炎,使鱼死亡。

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鳃上粘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鳃上挂有蛆状虫体,故又称“鳃蛆病”。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为流行盛期。

  (斜管虫)
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除以上几种外,还有斜管虫、鳃隐鞭虫等等寄生虫病种,大同小异,不一一例举。

  (指环虫)

寄生虫性烂鳃病治疗方法

寄生虫性烂鳃病治疗,最好重复用药一次,防止复发。

1,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1克/立方米水体。

2,用30毫升/立方米水体的甲醛溶液浸浴15-20分钟,有明显疗效。

3,用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药浴20分钟,可杀死鱼种寄生幼虫。

4,全池遍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达1-2克/立方米水体的浓度。敌百虫最低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克方有效,最高不能超过4克。

5,用1%-3%的盐水浸泡20分钟可以驱虫。

6,使用市售的杀虫药物(比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连用二天,一般即可治愈。

4.水质不良引起的烂鳃病

水质不良引起的烂鳃病,往往是水质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使水体败坏,大多因天气突变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的中毒性烂鳃病。一般症状是,鱼在天气变化当天有浮头现状,第二天吃食减退、没激情,第三天出现靠边,烂鳃,死鱼的现象。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超标容易引起烂鳃病,能引起鱼类中毒的氮有两种形式是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季节交换水质不稳定时节容易发生。

分子氨超标时(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浓度为0.025毫克/升),干扰鳃部渗透压调节系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鱼类因泌氨作用受影响,分子氨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时,鱼血液中的PH值相应升高,从而影响鱼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发生氨中毒,最终导致鱼体死亡。

亚硝酸盐超标时,亚硝酸盐因结合鱼体血液中载氧蛋白,导致鱼体载氧效率降低,出现生理性缺氧,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水质不良引起烂鳃病的治疗方法

1.有条件的,首先加注新水。

2.增加溶氧是当务之急,加开增氧机,尽速采取措施比如施用生石灰(高PH值和蓝藻暴发时禁用)、改水剂、藻种培育、底改剂等改良水质。

3.可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促进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降低有机质含量,减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以及硫化氢含量。

4.水质不良引起的烂鳃病同样会发生但不仅限于上列几种类型(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等),要目检,仪测,镜检确认病种,因症不同而分别采用上述不同的治疗方法。


水产百科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黄冈幸福鱼苗繁殖基地

联系电话:13409692933

手机号码:15342433270

客服QQ:729545898

Email:729545898@qq.com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幸福村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