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我们平常最为关注甚至是最为恼火的事情,在水质的指标中,溶解氧是最为重要的指标,无论是防治鱼病还是调节水质,哪怕用的是"灵丹妙药",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甚至是严重缺氧,一切的用药等于0,因此,有时用了药之后,反而无效或者倒还加重病情甚至水质仍未好转乃至继续恶化,都有可能是"溶解氧不足或缺氧"造成的,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否则,花钱买药是花的冤枉钱。
一、主要水质指标
水体中有七个主要的水质指标。
1、温度
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生存水温0-35℃。如:鲢、鳙、草、鲤、团头鲂等。
热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25~34℃,大多在低于15℃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冷水性鱼类: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20℃,最适温度为12~18℃,超过25℃则不适生存。如:虹鳟 、大马哈鱼等。
通常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增加,摄食增加,生长加快。
2、PH值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 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为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7~8.5。
PH值小于6.0时,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但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PH值过高时,离子铵(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3、DO(溶氧)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毫克/升,至少应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窒息而死。
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4、氨氮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2毫克/升,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指标;分子氨浓度0.2毫克/升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病;分子氨浓度达到0.2—0.5毫克/升,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 分子氨的浓度超过0.5毫克/升,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氨氮的来源主要是由水生动物粪便、残饵、动植物尸体被细菌分解所产生。水温、PH越高,毒性越大。
5、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稳定,当氧气充足时,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但也可以在缺氧时转化为毒性较强的氨态氮。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毫克/升时,不会造成损害;达到0.1—0.5毫克/升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含量高于0.5毫克/升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6、透明度
一般情况下,池塘水体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水体透明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合鱼类生长。
养殖前期,处于苗种阶段的鱼类喜食水生生物,水质可以肥沃一些,控制水的透明度在20-30厘米,养殖后期则可以控制透明度为30-40厘米。
7、硫化氢
水体中的硫化氢主要是由于鱼塘底层缺氧,底泥有机物经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产生,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
渔业水质要求:鱼塘中硫化氢的浓度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二、养鱼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性
所有地球上的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包括我们人类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繁衍,如果氧气欠缺或者缺氧就要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在池塘养鱼中水体缺氧可使鱼虾浮头,严重时泛池窒息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溶氧稀缺也会造成水质不良,因此,养鱼池塘水中溶解氧的高低才是衡量水质好坏的一个主要指标。
有水产业者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总结出:水质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如果低溶氧状态持续过久会形成水质恶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发鱼病的滋生,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本。
三,引起溶氧不足的原因
1,气温高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毫克/升降至6.93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解氧降低。
此外,鱼类在高温时因摄食运动量加大从而耗氧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养殖密度过大
养鱼一味追求高产量,苗种亩放养量过大,超出正常放养量。这样,鱼类和水中生物活动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当然也加大。
3,有机物的分解
大量的有机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细菌活动大,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造成缺氧
养殖池塘水中和池塘淤泥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会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5,池塘淤泥过深过肥
池塘淤泥过深、过肥也是消耗水体溶氧的一大因素。据测验,水中溶解氧主要的消耗因素不是鱼类和水生生物,而是水中与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作用的消耗为最大,一般鱼类仅消耗12%~15%,而淤泥等有机物质的耗氧量可以占到40%以上。因此,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四,鱼类缺氧反应状况
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明显看出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
如果鱼类长期处于溶氧1毫克/升~3毫克/升时,基本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大概率会发生鱼病和死亡。这就是经常浮头的池塘饲料系数升高的原因之所在。
五,溶氧量高低对有毒物质的影响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量,可以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
例如:水中有机物(粪便、残饵、尸体等)产生的氨和硫化氢,在充足的溶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氨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均产生无毒的最终产品,并被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
据测定,当水中溶氧1.54毫克/升提高到2.2毫克/升时,氨气(NH3)的含量由0.4毫克/升降到0.2毫克/升,亚硝酸盐可由0.04毫克/升降到0.01毫克/升。
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假如一旦缺氧的话,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综上所述,在水中溶氧不足的情况下,投用调水剂和渔药反而还会加剧缺氧,事与愿违。因此,无论调水还是治病,都得在提高溶解氧的先决条件下才会事半功倍,否则,都是无用功。有经验的养鱼人,只重视在溶氧上下功夫,一年到头很少投用调水剂和渔药,平常多开增氧机、经常加注新水才是养殖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