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鱼病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养殖户,都会将根据自己的塘口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一方面,它可以比较使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在有效条件下计算成本的可行性。看了很多预防方法,有的在特种养殖品种中使用是可行的,一旦改用常规品种,考虑到成本可能是不可行的。例如,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了最大的抑菌药物,如果药物的成本太高,对于养殖户来说,并不太实际。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效率,还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使用的方便性。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分享一些实用、低投资、高回报的防病方法,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
一、改底
1、不同池塘的改底
对于新建的鱼塘来说,水中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为藻类还没有被培养,所以氧气的产生往往是不够的。一旦使用了大量的饲料,池塘底部就会积累大量的有机物。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藻类产氧量不足,容易引起底部缺氧。此外,饲养员容易忽视新塘底面的改良工作,不能及时补充微生物,时间稍长,底面水质会恶化,甚至发臭,这些都是由于自净能力低、缓冲能力有限造成的。当天气变化时,这些水质差的池塘里的鱼相对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
对于老塘来说,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由于长期的投饵,塘底也会残留大量的残饵,而且淤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比新塘多,这种情况应该是更多的调水和改善塘底。
推荐治疗:定期补充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根据饲养次数,每周至少一次至半个月,不超过一个月改变结束。
从反馈数据中发现,添加微生物剂分解残渣粪便能有效地防止因水质造成的大量死鱼。
2、不同深度水体的改底
许多实践表明,当水产养殖水体的水深为2-3米时,改底效果理想;当水深小于2米或大于3米时,改底效果比以前更差。事实上,决定因素是轻和水携带鱼。
如果水太浅,1米或2米的水深相对较低,水温过浅,水温升高或下降,温差较大,底层环境恶化较快。例如,有的虾池和蟹池,如目前流行的小龙虾养殖,在夏季气温上升,底部容易发酸。对于浅水,无论是水剂、粉末还是颗粒,都可以使用。
许多人不认为需要处理超过3米深的水产养殖水域的沉积物,如水库和掩体。然而,许多例子告诉我们,有必要改变这个水体的底部。例如,在成都周边使用沙坑的水域,冬季或春季或7、8月份气温急剧下降时,就会出现大量的死鱼。主要原因是水越深,水温分层越明显。当温度突变破坏水体的温跃层时,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漂浮在池底水面,导致鱼类中毒死亡。
推荐的处理方法:水温较低时,主要建议多次使用过硫酸钾片或强氧化剂;水温正常时,先换底,再用芽孢杆菌转移水。
二、控制透明度
水产养殖水域的透明度一般在30-40厘米之间,过高或过低不利于水产养殖。
1、透明度过低的影响
透明度低主要是由于水中悬浮物过多,耗氧量增加,造成水体缺氧,导致氨氮正常转化为硝酸盐氮等各种问题,使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造成鱼类中毒;其次,透明度低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一旦连续下雨,光线就会进一步减弱,这是极为容易的。藻类逆行的发生,会释放有害的藻类毒素,导致鱼类中毒死亡,如铜绿微囊藻、微囊藻水华、逆行后的三甲藻等。
推荐使用的方法是:利用芽孢杆菌分解有机物,减少水产养殖水中有机物对溶解氧的消耗,同时将分解后的有机物作为藻类吸收的养分,促进藻类生长,产生大量的光合作用氧。在预防疾病的同时,增加鲤鱼的饮食。控制饲料喂养,不过量,或补充乳酸菌,改善饲料消化吸收。
2、透明度过高的影响
藻类种类缺乏、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缺乏、药物残留过多或重金属过重、水的酸碱度过低或硬度过高、水中浮游动物过多,都会减少浮游植物的数量,导致水体透明度过高,从而降低池塘产氧能力,提高养殖精度。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合成。地衣苔藓由于物种间的竞争,特别是对幼苗的竞争,很容易生长。
推荐方法:在水中施用有机肥,补充EM菌株和芽孢杆菌。在池塘周围引入富藻水或小球藻等溅藻,在添加活化剂的基础上,综合营养肥料产品,如氨基酸肥浆和磷肥,可定期施用适量生石灰中和酸性水,并对脂肪水进行操作;如果浮游生物太多,可以在晚上或白天在池塘边撒上轮圈来解毒。
三、增强免疫力
使用营养保健类产品可以提高了鱼类的免疫力,一直是业界普遍的做法。该方法已得到广大农民的验证和认可。例如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酵母、免疫增强剂,然后服用乳酸菌,可以预防草鱼黑头病,提高小草鱼的成活率,并且小草鱼的肠壁也会增厚,增强对营养的吸收。
四、增加溶氧
充分的溶解氧是鱼类健康快速生长的先决条件,溶氧充足可促进水中各种物质的转化与循环。因此溶氧含量的多寡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标准。溶氧量充足的好处: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传统养鱼,以鱼浮头作为加氧的标志,鱼游到水面上呼吸,至少缺氧3个小时以上,此时加氧就太迟了,那是在做救护,是在做鱼虾生病后的治疗。这种情况下,鱼的成长会受阻,抵抗力会明显下降。保持氧量高的区别在于是让鱼虾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鱼虾的新陈代谢越旺盛,鱼虾不生病,少不生病,提高生长速度,饵料利用率高,使水产养殖得以稳产、高产。
但池塘溶氧指数应该在一个适当的范围,溶氧过低或者过高都会给养殖品种带来麻烦。
1、池塘溶氧过低
最直接的影响是使鱼类出现浮头和泛洪池;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不能正常转化,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病原菌大量繁殖,鱼类疾病的概率增加;影响鱼类的摄食,阻碍生长,增加养殖风险。
2、溶氧过高
这是在鱼类中,特别是在苗种中,容易引起气泡病的发生。
推荐方法:定期用氧合器增氧,同时打破水体分层,根据池塘大小、养殖品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增氧器,其目的是通过氧化底质还原有机物来改善底泥的含氧量;底面氧化耗氧有机物,或利用孢子调节水质,分解有机物,减少耗氧量,促进藻类生长产生氧气,同时为鲤鱼提供食物。
综上所述,鱼类病害防治的重点是水质调控。鱼每天都被喂饱,并且一直在排泄,只有通过定期分解微生物污染水质的潜在因素,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为了预防和控制某些病毒性疾病,在这一阶段的实践中还探索了在体内服用一些免疫增强剂。
【备注:本技术操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