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水产百科 > 养殖百科

陈昌福:鲑科鱼类的几种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控措

作者:幸福鱼苗 时间:2018-11-14
摘要:1.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最初发现于丹麦叶古都村的虹鳟养殖场。该病是20世纪初至80年代中期,以欧洲为中心流行的淡水鲑科鱼类传染病。随后,在北海、波罗...

1.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最初发现于丹麦叶古都村的虹鳟养殖场。该病是20世纪初至80年代中期,以欧洲为中心流行的淡水鲑科鱼类传染病。随后,在北海、波罗的海以及白令海产的海水鱼类中也分离到了VHS病毒(VHSV)。到目前为止,VHSV的宿主已经超过了20多种鱼类。
患VHS的病鱼呈现鱼体色变黑、眼球突出、腹部膨胀、贫血、体侧和鳍条基部出血,肝、肾等脏器出血、肿胀以及褪色,在骨骼肌中有点状出血的症状(图1)。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可见肾脏等泌尿系统和造血组织坏死,部分肝脏、脾脏坏死以及骨骼肌明显出血。从体长5cm的幼鱼到200~300g的成鱼均可感染这种疾病。


    
引起这种疾病的病原是属于弹状病毒科粒外弹状病毒属的VHS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有囊膜,子弹状,大小为(45~100)×(100~430)nm。最适增殖温度为10~20℃。VHSV感染的细胞,表现为细胞逐渐变圆而出现细胞病变,并从细胞培养瓶底部脱落。
VHSV可分为4种基因型,其中3个基因型分布于欧洲,1个基因型分布于美国西海岸和亚洲的最东部。
对于发病后的养殖池塘,可以采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还可以采用防控水生动物病毒病的基本措施进行预防。譬如从没有发生该病历史的养殖场引进受精卵、种苗,采用碘制剂消毒受精卵以及发眼卵。将受精卵置于经过消毒后的孵化槽,用不含病毒的净水进行孵化和进行种苗培育。清除水源中的野杂鱼,将幼鱼放置于上游水域中饲养,避免与成鱼和亲鱼混养。另外,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VHS列为“需要申报的疫病”。

2.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是一种发生于鲑科鱼类稚、仔鱼,并能导致高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
患病鱼的典型症状为鱼体侧呈线状或V字状出血(图2),由于贫血导致鱼体鳃丝呈白色,也可见线状出血。解剖患病鱼体检查时,可见其肾脏明显贫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可见其肾脏和脾脏造血组织有坏死现象,这也是这种疾病名称的由来。从卵黄囊吸收后的鱼苗到3.0g左右的稚鱼死亡率最高。大型稚鱼或这种疾病流行后期的病鱼多见有腹腔积水,大多数患病鱼体呈现出腹部膨大、也有眼球突出的症状。最近也出现成鱼发生这种疾病的病例,成为现在养殖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疾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粒外弹状病毒属的IHN病毒。诊断该病时除使用鲑科鱼类细胞系外,还可使用EPC、FHM等细胞。细胞病变(CPE)是以培养细胞变圆和形成葡萄串样变化为特征。快速诊断这种疾病常用单克隆抗法和RT-PCR法。了解患病史的有效方法是采用ELISA方法检查鱼体中的抗体。
作为控制这种疾病的措施,将发眼卵用聚乙烯吡咯酮碘(有效碘50mg/L,15分钟)消毒后,用不含病毒的养殖用水进行饲养,这样会有效地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对于发病后的养殖池塘,可以采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

3.传染性胰坏死(IPN)
传染性胰坏死是鲑科鱼类稚鱼期的一种病毒病。患病鱼呈现出食欲丧失、体色变黑、眼珠突出、腹部膨胀。除排泄线状黏液便之外,还可见到原地转圈游泳等异常的活动现象。解剖检查时可见幽门垂附近有点状出血,但是,不是所有病例中均能见到这种症状。对病鱼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可见病变特征为胰腺的广泛性坏死,在其肾脏也可见到坏死现象。发生这种疾病时,依发病时鱼体的大小和饲养水温的不同,发病情况及其受害程度会有很大的不同。鱼体规格越大而且饲养水温越低,病程越容易转为慢性型,其危害程度也有逐渐变小的倾向。

患病鱼体色变黑、眼珠突出、腹部膨胀的症状
    
这种疾病由属于双RNA病毒科的IPN病毒引起。IPN病毒能耐受氯仿、乙醚、pH 3及60℃处理30分钟的条件,在饲养水中也能长时间保持毒力。虽然对这种病毒可以进行血清学分类,存在血清型不同而致病力强弱不同的倾向。但是,也并不存在严格的相关性。分离病毒时,经常采用RGT-2以及CHSE-214等细胞,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呈特征性的丝状细胞萎缩和核浓缩的细胞病变。
大约从20种鱼、贝类中分离到与IPN病毒类似的病毒。这些病毒多数来源于正常的鱼、贝类,对鲑科鱼类没有致病性的居多。其原因是一般将包括IPN病毒在内的这些病毒统称为水生双RNA病毒。
对于发病后的养殖池塘,可以采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作为这种疾病的防控措施,因为IPN病毒对紫外线的感受性很低。虽然用碘剂对发眼期卵消毒被认为是有效的,但是,也有报道指出这种病毒可通过侵入受精卵而被传播。不过,通常还是用紫外线和碘制剂对受精卵进行消毒。在欧洲和南美开发的注射用亚单位疫苗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病毒性旋转病(Viral whirling disease)
很早以前就知道稚鱼有旋转游泳现象。在养殖场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即养鱼池水面上有一尾到数尾转圈游动的鱼。并且在秋天至冬天可见到成鱼(鱼体重为30.0~700.0g)或是横卧于鱼池壁、横躺于池底,或是像树叶一样上下漂游。此现象除了可能有寄生虫感染之外,也有部分鱼是由于畸形所致。但是,出现旋转运动主要还是病毒病的特征。
患病稚鱼无外观症状,解剖剖检时也见不到异常变化,在成鱼常见有脊椎骨异常状态(骨扭曲)。在鱼体脑部出现病变的鱼会出现如图4所示一样地旋转游泳。

患病鱼体在水面旋转游泳的状态

从游泳异常的病鱼脑中分离到了病毒。在病鱼的神经轴索发现有异常变化。分离到的病毒在增殖温度、敏感细胞等方面除具有鱼类病毒特有的性状之外,还与鸡白血病病毒(反转录病毒)相似。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确定该病毒的种属。用细胞培养该病毒时能形成与IHN病毒极为相似的CPE。由于在感染的CHSE-214细胞等许多细胞上形成CPE后细胞发生再修复,故在含有病毒状态下细胞可繁殖,形成持续感染状态。受到病毒感染的鱼体也多为带毒状态,显示出无任何异常症状而继续生存。
在出现病鱼的鱼池中,有20%~40%正常鱼被该病毒感染。发病时多见IHN病毒、EIBS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出现混合感染时对鱼类的危害会增大。
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控措施,由于从采卵亲鱼的卵巢液中能分离到病毒,因此有必要彻底消毒鱼卵。对发病后的养殖池塘,可以采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对各种消毒药、紫外线以及臭氧的敏感性方面,这种疾病毒与IHN相同,甚至比IHN稍敏感。因此,以往对IHN的防制对策对这种疾病也是有效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陈昌福

水产百科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黄冈幸福鱼苗繁殖基地

联系电话:13409692933

手机号码:15342433270

客服QQ:729545898

Email:729545898@qq.com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幸福村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