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藻的目的
1、是为了培出藻类,让池塘的池底和水体有良好的氮循环,使水有净化能力和富含溶解氧,同时遮阳,为对虾提供一个符合喜静畏光的生理环境。
2、是为了培出以牧藻为生的浮游生物,为苗提供一个全价的开口料(枝角类、桡族类),减少棉花虾、肝发育不良等等现象。
所以培好一池藻就是一造开始的基础。由于不同养殖区域的外水源环境、池塘的底部环境不一样,所以培水是没有固定的配方,只能够在不同条件的池,不同条件的外水源、不同的气候,就应该采取不同的培藻方法。
二、人工培藻的原理
人工培藻就是通过人为施有机、无机肥、通过生物等等手段,提高或者降低池塘水体的藻营养素(也就是各种小分子营养素),促进或者降低池塘水体藻的生长繁殖速度,让池塘水体培养出养殖户预期的藻类和培养出浮游动物。这里为什么说到培藻不仅仅是提高池塘水体的藻营养素,还提到:降低池塘水体的藻营养素(也就是为水体减肥)?这就是对底部过于富营养化、外水源太肥的养殖环境而言。相信这几年有不少朋友经历过:进水后没几天就水太浓、pH飙升的事情!所以:这里提到:降低池塘水体的藻营养素(也就是为水体减肥),目的是让池塘水体的营养素合适,尽可能培出没有异常藻的水体。
下面就是我们友友的一个需要减肥的例子
地点:福建漳州、土池
这个池上一造结束后底泥比较黑的,经过一般清洗和晒塘后,11-7号底泥看上去感到还是比较干净,今天(15号)是投苗的第24天,经过水泡后底泥已经比较黑而且有腥味。见下图:
水质表现是:
对于这种池塘,就是需要养殖户列为减肥的池塘才能够避免可能会培养出异常的藻。
藻可以直接吸收的营养素主要是水溶性小分子的氮(尿素、无机肥、游离氨基酸。其中最容易吸收的是游离氨基酸。)、磷、碳、矿物盐等等。池塘中这些营养素的来源可以是来源于人为直接为池塘施肥,也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方法直接分解底泥的有机物产生小分子藻营养素,这个就是通常说的池塘第一生产力。正因为藻营养素来源不一样,所以:不同养殖环境的培藻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样了。
第一次纳水的培藻原则
一、对底部非常干净、没有能够充当营养库的底泥、外水源也比较干净的池塘
这种池塘由于没有营养库,所以第一次纳水后的培藻,就需要使用分解缓慢的有机肥,为池塘建立一个营养库,不断的为藻提供营养素同时使用可以马上吸收的营养素让藻快速繁殖、生长。见下图:
这种池塘培藻必须抓住几点:
1、为稳定藻类的生长必须人为建立营养缓冲系统,让营养不断慢慢释放到水中供藻吸收,使水色不会突然反清。
方法是:每亩用含肽等不容易一下子分解的“氨基酸培藻膏”5公斤左右/亩,让水体有一定的营养缓冲能力,让藻有持续的营养来源。
2、每亩放单分子的藻营养素—藻生源2-3公斤,让藻在几个小时内繁殖起来,避免阳光晒到池底长出青苔。
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藻生源只是为绿藻和硅藻吸收为主,螺旋藻等是比较难适应,一般培养出来的藻是绿藻为主。有一些养殖场大爷是不喜欢绿藻的,藻生源的的确确还没有能力做到—-定向就是出硅藻的水平。 只能够在绿藻稳定后每亩泼洒裸甲安0.4公斤一亩调整一下
3、培水必须选有阳光的日子。
4、切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真理。当然染色也会带来视觉一定的误解。
二、底泥相对干净但底泥有一定肥、或者铺膜池的外水源相对肥的池塘培藻。
这种池塘培藻原则是尽可能发挥池塘、外水源的生产力,做到在培藻同时净化水质的作用。
这种土池的特点是底层有一层富含多种营养素和微生物的底泥。这层底泥是池塘的营养库,对这个营养库也叫作池塘的第一生产力。顾名思义,充分利用好这一营养层来养鱼虾才是经济上合理的养殖方式。原则是:
1、选择阳光好的天气培水。
2、土池每亩用丰收宝1公斤和砂子或者米糠混合后全池撒,不断的分解底泥的肥供藻吸收,既省了解钱也减轻了中后期的池塘负担。
3、需要快速培藻的时候每亩用0.5-1公斤藻生源用水全溶解后全池泼。让藻快速生长,避免生青苔影响培水。
4、外水源比较肥的池可以采取第一次每亩3公斤藻生源快速培藻,三天后每亩追一公斤藻生源维持藻的密度。
三、外水源和底泥相对富营养化的池塘培藻
这种池塘条件可能就适合不施肥培藻了,反而需要以进水就为池塘减肥。这种池塘环境就好像上面举的福建朋友的例子。
这种池塘由于太富营养化、腐败物也比较多,很容易会形成异常藻、浮游动物多等等的水质环境。
对于这种池塘,进水后一般不需要施肥,反而需要每亩泼洒一定量的塘生态和底康后再试苗。如果藻不是那么好培,可以在池塘外预先培好藻,把藻直接加池塘里。下面是小吕在美丽的马来西亚的做法是:每立方用藻生源10克,加入几毫升的一小瓶藻种,随后每天放10克藻生源(每一次都是溶解了在泼进去)进行池塘外培藻,第六天就把400升藻培到下图的样子。池塘外培藻既可以为池塘提供藻又不需要会为池塘肥上加肥!大大的好!
培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水一绿起来pH马上飙升
水一绿起来pH马上飙升这种情况一般是水体的总碱度低。在比较富营养化的养殖环境中,在日照时间长、水温相对高的气候环境里,碳元素往往就是池塘水体的一个限制性元素,所以适当的为水体补一点碳源会对pH的飙升现象有一定的改良,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微囊藻的泛滥。
为水体补碳的措施是采取:每亩丰收宝0.5公斤、米糠5公斤、红糖1公斤混合后加水泡过面10公分(混合后预先打氧发酵一夜),连渣全池均匀泼洒。从池塘的pH变化看,这个传统手段还是行之有效的。要是想再简单一点就直接干撒小苏打得嘞!不过传统的方法还是有其优势哒。
注意的是:米糠要用纯米糠,如果米糠中带米碎粒,这些米碎粒在水中时间长了可能会发黑发臭的。
二、水一绿起来不久倒藻
引起这种倒藻的原因主要是:
1、气候原因:风向的改变、雨天、气温等等的异常天气。
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慢慢来,在好气候的时候抢时间调整水,没有阳光植物不生长,暂时是一个没办法颠覆的真理!千万不要认为:人定胜天!千万不要有:咱就天天施肥、拼命施肥,老子就不相信肥不起藻这种想法!反复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是养殖大忌!
2、水体的藻过于丰富(太浓),超过了水体的生物容量。这个因素往往会被养殖户忽视的。
这种状况可以适当用底康或者塘生态控制一下池塘的富营养化,让藻的生长繁殖放缓一点!
3、人为的管理不当,滥用活菌、消毒剂和杀虫剂。
目前的养殖状况是:滥用抗菌素已经是深入人心了,却多了一个滥用活菌。
4、藻营养素的断供,也就是水太瘦了、施肥不够了。
这种状况就适当追一些水溶性的藻营养素,可以在第三天每亩泼洒1公斤藻生源。
5、水质理化指标(比如水温等等)异常。
露天池塘水温的太低、太高这一条是没办法控制,只能够不要太急了。
三、培藻后水体藻相以裸藻、甲藻为主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外水源和底泥相对富营养化、腐败物多的池塘中,这种池塘条件可能就适合不施肥、尤其不适合施有机肥培藻了,反而需要一进水就为池塘减肥。对于这种池塘:可以在进水后泼洒一定量的塘生态和底康后再让水自然的保存相对清爽,在以后的养殖管理中合理控料。
四、用井水的池塘培水或者底部金属比较高
如果养殖是使用是地下水,往往会硬度(即钙镁)偏高,这对藻的生长影响很大,这种水最好软化一下再培水。方法可以:每亩用可用利生态三号半包/亩再培水。四天后再用一次。
五、易生青苔的池塘培水
1、最好能晒塘一个多月。
2、培水剂尽量选全水溶性、吸收快的藻生源作为培水剂,减少青苔方便抢营养同时让浮藻与青苔竞争性生长,达到抑制青苔的目的。
3、培藻前每亩撒腐植酸钠3公斤/亩把水染黑,挡住阳光中断青苔的光化作用。之后全池撒浸出藻生源2公斤让藻快速繁殖起来。
六、放培藻剂后水色马上绿起来,但是池塘水体pH却没有波动。
水色是水体藻、悬浮物的综合表现,水中藻的活动肯定会带来pH不同程度的变化。 见下图:
但是现在有一些神奇培藻剂使用后水色看起来马上就非常绿了,让养殖户感到:啊,这水好了!可是这种水体的pH就是很少变化,这种状况下水质没有问题的时候还好说,要是水质不好的时候往往水体的颜色会误导养殖户的观察,甚至误导养殖户不能够及时的分析潜在的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所以在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最好自己注意一下。这种水体绿得连水花也绿色了、水体的ph变化和水色不一致的措施还是慎用一点好。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