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系列连载(五):海草移植栽培技术
引言
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交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中国渔业政务网等媒体上,就产卵场修复、栖息地修复、增殖放流、生态净水、鱼道构建、外来水生物种防控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开展宣传。宣传暂定15期,每期介绍一种技术。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留言提出宝贵意见,也欢迎推介应用前景广阔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
技术概要
工作背景: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是近海众多渔业资源的栖息、繁衍、索饵和庇护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多,海草床面积不断减少,功能不断退化。
技术原理:海草床的修复技术包括植株移植和种子播种两方面。海草苗种人工培育技术尚未建立,目前植株移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株移植技术主要通过人工固定或包裹的方式将植株固定在修复水域,并保证植株能够持续吸收营养物质。
技术方法:1.枚钉法(使用U型金属或木制枚订,将移植植株固定于底质);2.框架法(将移植植株绑缚于金属框架,然后将框架投放至修复海域);3.根状茎基质包裹移植法(将移植植株用有益基质包裹,然后将其掩埋或投掷于修复海域)。植株移植技术关键需要解决植株固定和植株营养吸收两个问题。
适用范围:沿海海草历史分布区域,以及适宜海草生长的区域,要求海底泥含量重量百分比不低于50%。
工作成效:2017年在山东省威海市天鹅湖和逍遥湖开展了鳗草规模化移植,植株的平均存活率达到83%,显著高于国外移植案例的修复效果。
应用前景:可在海洋近岸环境修复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关建议:一是进一步凝练简化技术;二是设计开发海草高效移植栽培设置,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扩大移植栽培海草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