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靠小鱼生长。养鳜鱼就要养鲮鱼。一亩鳜鱼要四亩鲮鱼作饲料。”养鳜鱼的高成本逼着肖红华想办法。他的盘算是,驯化鳜鱼幼苗,转变进食习性,变“肉食性”为“草食性”,从而提高收益。
肖红华是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一生态养殖基地的老板。10月21日,蓝天白云下,基地宽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穿着防水服的工人们忙着将一网网鳞鱼撒向水中,水中的鱼儿欢快地争食,溅起层层水花。
“池子里的鳜鱼,元旦节左右就可以‘游’向市场了。”肖红华告诉记者。
- 迎上热潮,斥资800万水面500亩大养鳜鱼
2017年,48岁的肖红华流转水面500亩,投资800多万元,建立金龙园生态养殖基地,养殖鳜鱼。
在前几年的一次考察中,肖红华发现广东一带养鳜鱼很热,每斤鳜鱼高达50元,是一项“香饽饽”产业。肖红华想迎着“热潮”闯一闯。
但养殖鳜鱼有很高的技术“门槛”,肖红华为此找到华农大专家。专家给出了两个字——“水质”,就是要常年增氧,保持鱼池卫生、干净。
- 做足功课养殖赢得“开门红”,年收益210万
肖红华豁然开朗。回家路上,他一直在心里琢磨,到哪里找水质好的基地?
东奔西跑,四处走访调查,他瞄准了沙湖。这里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水质优良,非常适合养鳜鱼,他敲定下来了。
要想养殖“鳜鱼”,得提前做好“功课”,肖红华作为“门外汉”奔波在各大型水产养殖场,从老师傅那里学习养殖技术。肯吃苦再加上爱动脑,很快他掌握了养殖鳜鱼的方法,甩开膀子大干。
肖红华从广东运回鳜鱼苗,请专家“手把手”指导,鳜鱼养殖取得成功。鳜鱼销售实现了“开门红”,“早鳜”27元一斤,“晚鳜”40多元一斤,运往省外及武汉等地。肖红华算了一笔账,去年收益在210万元左右。
- 外地购苗弊端多,自建孵化繁育场破难题
看着持续上扬的收益“微笑曲线”, 肖红华却陷入了沉思。每年外地购苗,距离远,存活率低,成本比较高。“为什么不自己孵化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肖红华。
今年,肖红华找到了“破题”的路径。他再次走访华农大教授,专家们给出了对策。目前,投资几百万元的孵化繁育场已建成,已成功孵化几批鳜鱼“宝宝”。
品味了喜悦的美酒,肖红华却不沉醉其中,还想有更大的作为。他正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鱼苗驯化试验,让鱼苗改吃植物性饲料,部分降低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