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开始天气慢慢转凉,昼夜温差大,同时鳜鱼养殖过程中水质极不稳定,所以水质诱发病害的问题较多,建议加强防治。
一、水质问题
亚硝酸盐爆标问题
10月份也是养殖的中后期了,鳜鱼的养殖密度加大,平常少做养殖管理预防改底调水的池塘,天气突变就会面临亚硝酸盐和氨氮爆标的问题。如果池塘长时间亚硝酸盐和氨氮高,鳜鱼的采食量会慢慢降低或闭口。
亚硝酸盐和氨氮爆标问题
闭口鱼:肝脏萎缩
二、斜管虫问题
斜管虫的爆发对鳜鱼养殖过程中的损耗性非常大,爆发期一般在转季温差较大时容易爆发,比如3-5月或10-12月,刚好一个升温,一个降气温交换时。
转季温差大,池塘藻类的应激损耗也是非常大的,水容易变浑浊。笔者认为斜管虫的爆发离不开水体溶解氧过低的问题诱发,特别是底氧差时,容易发生在转季后、换水后、投喂后、水变后和指标爆标后。
斜管虫问题
斜管虫问题
三、凸眼和充血症
转季后,由于气温下降,很多养殖户开始疏忽管理工作。改底和调水工作减少的同时还投喂偏大饲料鱼,甚至开始喂巴西鲷,导致鱼塘慢慢开始有个别鱼损耗,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处理后也出现断断续续死鱼的情况。
水质恶劣压迫鱼凸眼和充血
水质恶劣压迫鱼凸眼和充血
鳜鱼凸眼鱼多数与水质和细菌性有关,处理建议:亚硝酸盐或氨氮高的先处理,如果反反复复降不下,肯定是塘底问题,多改底能解决。
四、烂鳃并发肠胃炎问题
转季后,寄生虫和细菌都比较活跃,如果管理不善或者水质较差的池塘,非常容易诱发水质或细菌性烂鳃问题。鳃有问题呼吸差后,消化能力也会随着降低。
烂鳃并发肠胃病
烂鳃并发肠胃病
五、病毒鱼
转季后,水质变化大,鳜鱼感染病毒发病。
蛙虹彩病毒
处理建议:出鱼或停鱼
六、感染寄生虫、继发烂身
转季后,水质变化诱发纤毛虫爆发,继发鳜鱼烂身现象。水质差长期浑浊和有机质过多的池塘,才适合纤毛虫生长。
纤毛虫继发烂身现象
纤毛虫属
总结:转季诱因,关键是平时的预防工作是否做到位。养殖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底质好问题自然就会少。
- 鳜鱼生态养殖及病害防控
一、底质管理
养殖前期,冬季排干塘水,在池塘四周和中央开挖排水沟,四周深、中间浅,充分去除底部水分。如果淤泥过厚,则需要先抽出部分淤泥。待池塘水排干后,曝晒30天左右至池塘龟裂。
对老塘及池塘底泥偏酸(pH<6.5)的池塘,要用生石灰进行碱化处理。采用农用机械或者人工对塘泥进行翻耕,使生石灰和土壤混合均匀。
池塘进水前,采用农用机械或者人工将土壤耙平压实。在养殖中后期定期泼洒底质改良剂改底,保持底部稳定。
二、水质调节
在养殖期间,水质调节主要采取如下办法:
1、在鳜鱼养殖早期阶段,由于营养物质输入少,水体中氮元素较为缺乏,通过勤施用氮肥来增加水体氮素的含量;到养殖中后期,大量含氮废物的排放,水体中碳元素相对不足,定期向水体补充碳元素,主要采用米糠或葡萄糖来补碳。
2、在水体中安装人工水草(由直径小于50微米的聚丙烯纤维构成厚度为1~3毫米的布状物),其表面附着有生物材料层,可为水体有益细菌和浮游生物提供附着基,增加水处理表面积,见图1、图2。每亩布置5~7个为宜。
3、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每隔10~15天就要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制剂,补充水体中有益菌数量。④根据鳜鱼喜好微流水且水质清新的水体环境,勤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解氧充足。同时pH保持在7.0~8.5。每亩放养0.25~0.5千克/尾的鲢、鳙各15~20尾。
三、疾病预防
1、下塘前清塘消毒。使用茶饼和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0.5米水深水体使用茶饼13千克,先用水浸泡1~2小时,再加上35.5千克生石灰化水混合,全塘泼洒。
2、鳜鱼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或1%的聚维酮碘消毒。下塘时全池泼洒一次水产用维生素C制剂,减小应激反应。
3、每周随机起捕若干尾鳜鱼,镜检一次体表和鳃部,观察寄生虫的数量,及时做好寄生虫防治工作。
4、调查表明,鳜鱼下塘10天左右极易暴发车轮虫或斜管虫等寄生虫病,导致成活率急剧下降。因此,根据寄生虫生长周期和鱼体寄生虫状况,定期采用茶饼控制寄生虫数量。茶饼使用方法:将新鲜的茶饼做成块状直接投掷到水体,投掷区尽量远离增氧机,每亩使用5千克左右,每15天使用一次。茶饼杀虫须遵循“低剂量缓释”使用原则。
5、每天早、午、晚3次巡塘,观察并记录池水水质、水色、天气、水温及鱼种的活动和施肥、加水、防病、施药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