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粗”桂花鱼苗是一门学问,只要25天不出问题,基本上成功保持在80%以上。然而我们实际生产中桂花鱼苗标粗成功率只有30%,有的甚至更低。不成功各有各的原因,然而成功却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桂花鱼标粗25天左右不出现一次病害。
如何保证在标粗这段时间不发生一次病害,除了需要非常细心的照顾外,还要有相应的硬件基础。影响桂花鱼标粗成功率关键因素在于苗种质量(是否带有寄生虫、活力强不强、规格整齐与否)、标粗池塘的水环境是否稳定、疾病控制以及饵料鱼充足与否。优质苗种是基础,充足适口的饵料鱼是保障,稳定的水环境则是成败的关键。
本文就从影响桂花鱼标粗成功率的几大关键因素着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择优质苗种
目前桂花鱼苗种主要带有两种病毒,“白肝病”病毒和弹状病毒(表现症状为“红头突眼”)。弹状病毒发病时间较早,在苗种期危害最大。在目前几乎所有的苗种场不提供病毒检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弥补,例如加强水质管理,要知道良好的水质环境下病毒病是难以暴发的。目前推荐选择远离疫区的桂花鱼苗或者经国家审定的新品种桂花鱼苗。
另外,要选择大小均一,健康活泼,反应灵敏的桂花鱼苗。可参照表1判断。
表1 桂花鱼苗种质量判断
项目 |
桂花鱼苗种 |
外观 |
肉眼观察,体色呈深黑色,规格整齐,游动自如,逆水能力强, |
畸形率 ≤ |
1% |
伤残率 ≤ |
2% |
逆水率 ≥ |
95% |
鱼苗全长 |
1.0-1.5cm |
1、池塘要求
桂花“标粗”池塘,面积2-5亩为宜,沙土底质最佳,底泥厚度小于15cm,水深1.5米左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保持溶解氧充足(DO保持在5mg/L以上),另外配置1-2台水车式增氧机,作用在于增氧和推动水体微循环。
2、池塘准备
所谓“养水先养土”。无论标粗塘还是成鳜养殖塘,在休耕期对老旧池塘进行处理,恢复土壤活力。具体操作如下:
(1)干塘、排水:冬季或早春,排干塘水,在池塘四周和中央开挖排水沟,四周深,中间浅,充分去除底部水分。如果淤泥过厚,则需要先抽出部分淤泥。
(2)晒塘:待池塘水排干后,暴晒1-2个月至池塘龟裂。
(3)碱化:对老塘及池塘底泥偏酸(pH值<6.5的池塘),要用生石灰进行碱化处理。每亩放生石灰150斤左右。
(4)翻耕:采用农用机械或者人工对塘泥进行翻耕,使生石灰和土壤混合均匀。池塘进水前,采用农用机械或者人工将土壤耙平压实。对淤泥不够厚的池塘可以在塘底补充有机肥,作为基肥。
处理后1-2个月即可开始苗种生产。
鱼花下塘管理
1、第一天
带水清塘消毒,注水40公分左右,采用茶麸加石灰带水清塘,茶麸80-100斤/亩+生石灰60斤/亩,一起泼洒,并开增氧机。
2、第三天
加注新水至1米左右,开始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每亩施基肥150斤,或者施用发酵的生态肥。补充加水时要特别注意在进水口用细网布过滤,谨防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塘。
3、第四天
如果发现水体中有蜻蜓等幼虫,可采用菊酯类药物杀灭。
4、第六~七天
在轮虫高峰期,“试水”安全后,开始开“垫底花”(一般为扁鱼或者鲮鱼等水花)。采取“分期注水,冲水开花”。
具体操作是:在鱼苗下塘时分多次注水,最终水深维持在1.5米左右。每亩开鲮鱼或者鲢鱼花100-200万尾为好。鱼花主要以浮游动植物为开口料,并在池塘周围投喂经乳酸菌发酵的花生麸、豆粕等食物或者开口料,投喂量每亩水面一般每天投喂10斤左右。并泼洒乳酸菌培水,开花5-7天后就可以放桂花苗。
5、第八天
再放第2批“垫底花”每亩200-300万尾。保障桂花鱼下塘有适口的饵料鱼。天气晴朗注意预防气泡病的发生和水质变化,水质较浓及时补充菌种,可泼洒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活水。
桂花鱼苗种放养
1、投苗时间
当饵料鱼苗下塘后5-7天时间,鱼苗全长1cm左右,水体透明度在25公分左右,即可直接投放1.5-2cm规格的桂花鱼苗。
2、放养模式
广东地区桂花苗鱼种培育采取3分级培育方法(见表2)。第一阶段为受精卵孵化到水花阶段在孵化环道培育;第二阶段为水花到1.5 cm-2 cm鱼苗阶段,在水泥池培育;第三阶段为1.5-2 cm鱼苗到6-10 cm鱼种阶段在池塘进行培育。在3-10cm阶段均可出售。由于饵料鱼丰欠和养殖习惯等因素,湖北、安徽等地多采取二级培育方式,投放3cm左右鱼种直接养成,但是成功率不高,此处不做讨论。
表2 桂花鱼苗种放养密度
苗种培育阶段 |
设 施 |
放养密度/(尾/m3) |
第一阶段 |
孵化环道 |
15000-20000 |
第二阶段 |
水泥池 |
600-800 |
第三阶段 |
池塘 |
60-80 |
该阶段最大的危害为车轮虫和斜管虫等寄生原虫,主要破坏鱼体鳃部,造成继发性感染而死亡。养殖户一般是有病才治疗,对常见病害车轮虫、斜管虫病等采用硫酸铜和甲醛等化学药物。
经常性使用这两类药物,不仅破坏水体生物环境,杀灭有益细菌和藻类,导致肥水困难,也增强虫害的耐药性,不利于后续的养殖。而且甲醛具有强致癌和致畸作用,鱼苗阶段经常性使用会造成畸形率增高。
因此,推荐使用温和的中草药类杀虫药,在虫害未爆发前使用不仅可以起到控制寄生虫和有害菌的数量,药效消失后的剩余物可以起到调节水体的作用。
该阶段作为病害防控重点可以参照如下操作,可大大提高成功率:
(1)桂花鱼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浸泡5-10分钟,或1%的碘制剂(水产用)浸泡10-15分钟消毒。下塘时全池泼洒一次水产用维生素C和葡萄糖,减小应激反应。
(2)寄生虫检查:培苗期间,每天上午10点定期随机起捕若干尾桂花鱼,检查桂花苗的吃食情况,并取3~5尾镜检一次体表和腮部,观察寄生虫的数量,及时做好寄生虫防治工作。
(3)定期杀灭寄生虫:桂花苗下塘5-7天左右内极爆发车轮虫或斜管虫等寄生虫病(见表3),导致成活率急剧下降。例如斜管虫在水温适宜情况下24小时即可繁殖一代,10天左右即可爆发斜管虫病。因此,根据寄生虫生长周期和鱼体寄生虫状况,定期采用茶饼或者苦参碱等中草药控制寄生虫数量,防止大规模繁殖。茶饼使用方法:将新鲜的茶饼成块状直接投掷到水体,投掷区尽量远离增氧机,每亩使用10斤左右,每15天使用一次。茶饼杀虫需遵循“低剂量缓释”使用原则。
表3 不同类型水源与桂花鱼车轮虫病出现时间
水源 |
池塘水 |
湖泊水(表层水) |
大量检测出车轮虫时间 |
出膜后第2天 |
开口后 |
发病时间 |
开口后5-6天 |
开口后10天 |
(4)每天早、午、晚巡塘3次,观察水质、气侯、鱼苗的生长及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同时,记录每天的池水水质、水色、天气、水温及鱼种的活动和施肥、加水、防病、施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