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养殖户口中传的最多的就是哪里又禁养了,哪里又退湖了,哪里又拆网箱了,搞得许多养殖户人心愰愰,就怕自己家那一亩三分地,也不准养了。政府的每一道政令出发点肯定都是好的,但在层层执行中,出于政绩考核,很难避免矫枉过正的时候。就像有些地方,当大家共识是鱼引起水资源变差时,就把水库里的鱼打干杀净,诸如此类的案例,在我走访的水库中,遇到过不少,其结果是,水库里鱼是没有了,藻类却泛滥成灾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藻类没有鱼吃,当然就是越长越多,一到冬天藻类死亡,水质发黑不说,还散发出阵阵腥臭味,搞得周边老百姓怨声载道,最后,不得已,又得把花白鲢请回来。
蓝藻爆发引起水生动物死亡
我们总是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忽视客观规律,最后是得不偿失。有一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认识是,规律是让人遵守的,不是谁创造的,谁违背客观规律,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据我父母他们讲,大跃进时,说什么赶英超美,要大炼钢铁,把我们自贡老家遮天避日的成片成片森林砍伐一空,继而带来的却是自然灾害,据老一辈的说,当时我们那里就大面积的出现饥荒,许多人腿都肿得很大,每个坐着话都不想说。这样血的教训才过去几十年,所以我们更应注重保护环境,遵从科学治理。
缺乏微生物分解,水库底部泛起的有毒有害物质
什么是科学治理呢,我个人觉得,生态的问题,最终还要是通过生态去解决。每一个健康的生态,都要有一个健康的食物链,保证能量的正常流动。假如无法阻挡污水进入水库,当水体中汇入了大量营养物质,氮、磷、钾,有机物、无机物等,如果这些物质不通过一系列的生物食物链,最终以鱼肉的形式被输出水体,那终将有一天会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有一天会变成又臭又黑的水体。所以水库养殖花白鲢,不是在污染水质,反而是在净化水质。
没有花白鲢调节水质,无人管理的鱼塘水质又黑又臭
当水库中的有机质过多,水质黑、发臭,水质不好等,不是应该减少花白鲢的养殖,而应是加速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通过藻类吸收氮磷钾,浮游动物滤食有机碎屑和藻类,从而加快转变成花白鲢的饵料,采用食物链的方式,把这些引起水质不好物质转变成鱼肉,加速水质净化,最后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把水质净化好!
成都鱼康芽孢原粉分解前后对比
水库外源性汇入的有机物等,就相当于原料,微生物,如芽孢原粉、酵素、干酪乳杆菌就相当于工人。原料越多,需要干活的工人也就越多。所以水质越是差,就越是需要投放微生物。而我们有许多地方,不了解微生物的强大作用,也就更不要说去运用微生物改善水环境了。可能有的人会有疑问,微生物这样好,肯定会很贵吧,其实不然,利用微生物分解,转化鱼肉的造肉成本远远低于饲料,甚至在有的地方,一斤花白鲢的造肉成本还不到一元钱。所以,不管你是水库,还是池塘精养,还是环保治理,请多用微生物,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