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为丰富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户收入水平,作为泰安市科技指导员帮扶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在东平县探索了鳙鱼鱼种培育池混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技术归纳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苗种放养前的准备
(1)池塘准备。试验所用4口池塘面积均为5亩左右,之前以培育鳙鱼秋片为主。底泥厚度5~10厘米,水源充足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进水管使用60目筛绢扎紧,防止敌害生物入侵,排水口设置拦网防逃,水深1.5~2米。每两口池塘共用微孔增氧机一台,池塘四周使用聚乙烯网片设置防逃设施。
(2)清整池塘。2016年3月,对原有池塘干池清整,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清理淤泥,保持底泥厚度在5厘米左右,曝晒30天后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
(3)种植水草。4月中旬,于池中和四周浅水区种植伊乐藻、虾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30%左右为宜,有利于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结构。
(4)注水与肥水。5月初,引水入塘。首次注水水位控制在0.8米左右,之后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最终水位维持在1.5米左右。肥水使用腐熟发酵的鸡粪。首次注水后,鱼苗下塘前7天,按照每亩150千克的施用量堆放池边。
2、苗种放养
(1)鱼种放养。肥水后,待浮游生物高峰期放养鳙鱼寸片。每亩放养3000尾,要求规格齐整、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病无伤。
(2)虾苗放养。6月上旬,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选择淡化完全的虾苗进行放养,同时虾苗需经有关部门检测后不携带特定病原。每亩放养规格在2厘米左右的虾苗1万尾,事先计算好面积与放苗数量,一次放足。放苗点应选择在池水较深的顺风处。放养时应待内外水温基本一致后,让虾苗慢慢游入池中。
3、日常管理
混养池日常管理应做好“四勤”“四防”工作,“四勤”即是勤巡塘、勤检查、勤清除敌害、勤记录,“四防”即是防逃、防浮头、防偷盗、防病。
(1)饲喂管理。应遵循“四定”原则。
鱼种放养后,鳙鱼鱼种饲喂以施肥为主,适当辅以鳙鱼精饲料。施肥方法和数量应遵循少量勤施的原则,施肥时注意水质变化,不可施肥过多,数量根据天气、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通常每3~5天每亩全池泼撒鸡粪50千克。
虾苗放养后,根据南美白对虾生长规律,合理确定饵料投喂的规格、比例和投喂次数。虾体长2~4厘米,该阶段水温适中,水质好,并有天然饵料,虾体小,密度稀,此时投喂淡水白对虾幼虾料,每日6点、19点投喂两次,日投饵率为体重的8%~10%;虾体长4~8厘米,该阶段虾新陈代谢强度大,吃食旺盛,此时投喂淡水白对虾中虾料,每日5点、19点、23点投喂3次,日投饵率为体重的5%~8%;虾体长8厘米以上时,投喂淡水白对虾大虾料,每日5点、11点、19点、23点投喂4次,日投饵率为体重的3%~5%。日常饲喂中,具体投饵量和投喂次数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残饵率等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掌握虾吃食情况可采用设置饵料台观察的方式确定。
(2)水质调控。混养池水色应保持淡绿或者淡褐色,透明度20~30厘米。养殖前期只加水,每周加水一次,逐渐加至正常水位,中后期观察池塘水质过肥、水色过浓时换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20%左右。定期施用EM益生菌调节水质。养殖过程中,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机开启应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
(3)病害防治。混养池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通过采取池塘彻底清淤消毒、严格苗种检疫消毒、养殖过程中定期水质消毒、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等举措预防病害的发生。加强日常管理,严防杂鱼、泥鳅、蝌蚪等敌害生物入侵。
二、试验结果
1、收获
养殖期间适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南美白对虾成虾起捕出售,2016年10月中旬鱼虾集中捕捞上市,共收获鳙鱼秋片2418千克,平均亩产120.9千克,共收获南美白对虾2045.7千克,平均亩产102.3千克。
2、效益分析
当地塘口鳙鱼秋片价格21元/千克、收入50778元,南美白对虾36元/千克、收入73645.2元,平均每亩收入6221.2元,每亩成本(主要包括塘租费、防逃设施费、微孔增氧机费用、苗种费、肥料饲料费、药物费、水电费和人工费等)为2295.6元,亩利润3925.6元,投入与产出比1∶1.71。
三、讨论与分析
1、高温季节应将不耐高温的伊乐藻等水草拔除,以免腐败后破坏水质;起捕前应将全部水草刈割清除,方便收获。
2、养殖中后期出现鳙鱼抢食南美白对虾饵料的情况,这说明鳙鱼与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搭配欠佳,有待今后进一步细化研究以确定二者最佳搭配比例。